第126章 小学故事(2 / 2)

80后的回忆录 闲云小散 2596 字 5个月前

学生交的粮食每学期还是会有结余的,因为可能有节假日,不定时的放假,天气原因,还是其它法定假期,那个年代的法定节假日算的没现在精细,一个月都是按二十五天左右用餐的标准粮食,老师们吃的也是学生上交的粮食,学生一餐二两米也吃不完,米云记得小时候一搪瓷缸米饭就能吃的饱饱的,都是蒸的白米饭,自带粮食和饭缸,主要看菜,而且蒸米饭的厨师不一定刚好给每个学生都放二两米,都是肉眼抓一把淘好的米放进几百个饭缸,一个饭缸放一两五的大米就差不多了,不可能用量杯去匀米,完全凭肉眼撒米,米云就见过父亲给学生饭缸匀米。

米云父亲在学校也做了两年饭,后面没有课可代课的时候,米云父亲是湖北那边的初中教师,到湖南这边教书没有编制,只能在全乡十几所小学代课,父亲也不喜欢教书,后来干脆不代课了,米云念五六年级的时候,米云父亲就在村学校帮厨。那时候米云母亲不在村里教书,出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去了,米云记忆中,母亲在米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都是在外面进修学校学习。米云自己小时候就多次去进修学校,还住过几晚,进修学校原校区后来给了二中,后又给了实验小学。只能说历史发展变化太快,很多人和单位在近二十年都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米云母亲说过,买菜的伙食费很难占便宜,米云母亲就管过几年,但学生上交的粮食肯定会有结余,就看结余多少的问题,因为学生可能因为请假,或者节假日,满额度上交的粮食不可能退回给学生,那个年代法定和临时休假日都没法计算精确,学生上交粮食是一学期一上交,因此每学期学校的粮仓都可能会结余一点粮食,就是多少的问题,少的话,粮仓管理人和学校厨师可以各分百斤以内,基本上够一家人吃上好几个月了,余粮比较多的话,就是学校老师均分粮食,人均一百斤左右,就是在学生每人每餐二两米的标准上,稍微减少一个指甲的米粒,百来个学生一天就能结余几斤粮食,一学期就能结余不少粮食,学生也会吃的饱饱的,就当粮食损耗了。学生家长也不会想太多,计较太多,相当于请老师每天吃两顿白米饭。

米云在想,不是村里的学校有这些油水漏洞,乡里其它十几所小学可能都有,甚至油水更多,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油水漏洞,只要有人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故事,初中学校也应该如此,米云上初中的时候,也是学校搭餐,上交大米,自己带菜买菜,如果学校全面管理学生的伙食费,那生活标准就是差的不行,米云上初三的时候,不用自己带菜买菜,学校全面管理伙食费,那顿顿如猪食,常年水煮白菜和土豆片,常年不换菜,吃的想吐,不堪回忆的生活。米云估计有相同经历的朋友不少,只要是学校包揽整个伙食费的时候,就是同学们吃的最差的时候。

米云的整个中小学生涯算是幸运的,还算不错,虽然比不了城里的学生,但比偏远农村和山村的条件还是好了太多。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偏远落后的山村小学,就是近十年都有,赶不上米云三十年前的小学条件。简单看几条偏远农村的教育问题: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每周多数住校学生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来上学,交通工具有限,少数走读学生早出晚归,有些学生因此而辍学。

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

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

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条件有限,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即使已婚教师,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教师子女很难接受优质教育。导致很多农村教师都竭尽全力在城市购房,或想尽办法调进城市工作,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存在图书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不配套等情况,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信息闭塞。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不少地市县级以上的小学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一个班级坐下七八十个人更是司空见惯,一个年级就有十几个班,就连上课老师都感觉到了人山人海的味道,压力太大,一人要同时教三四个班。

反观农村的村办小学,正在出现大量学生流失,甚至完全被废弃的情况,各村的小学旧址已变成了民房,米云的家乡乡镇就是如此,即使剩下来的学校,也大多被合并,设立为孤零零的教学点,一个学校只剩下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着的老师,一边是城市小学的一座难求,一边是乡村小学的门可罗雀,两相对比,让人不得不心生惆怅,无限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