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冲击(2 / 2)

智人 岭南仨人 1463 字 1个月前

然而三星重工却要向法兰西的GTT公司,支付1000万美刀左右的专利费,这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一艘LNG船都要支付相当于订单价格5%左右的专利费。

这笔专利费还不得不支出,毕竟GTT公司的天然气低温围护系统技术,就是当前LNG船的核心技术,任何船企要造LNG船,又要在全球营运,那这笔钱只能乖乖缴纳。

现在当另一条技术路线摆在眼前,难怪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船企会如此重视了。

“李总工程师,那种储气材料可以仿造吗?”

“抱歉,我和材料实验室那边讨论了半个多月,材料实验室那边表示无法大规模量产。”李畅泰表情有些沮丧。

朴晓英眉头一皱:“为什么无法大规模仿造?是使用了特殊原材料?还是稀有元素?”

但是李畅泰接下来的话,却让朴晓英的心拔凉拔凉起来:

“从材料分析结果来看,这种储气材料是一种生物纳米结构形成的新材料,如果是实验室级别的复刻,我们可以造出相类似的纳米结构,问题是无法量产,特别是低成本的量产。”

朴晓英回忆了一下商业调查部门的情报,发现吕宋、洪沙瓦底、暹罗等地的应用场景,确实可以看出这种储气材料的生产量非常大。

智人公司生产的储气材料,不仅仅应用在甲烷运输船上,还有港口和各个城市的大型甲烷储存罐、甲烷发酵厂的大型储存罐、汽车的车载储气瓶、火力发电厂的大型储气罐、居民日用的小型储气瓶、应急发电的储气瓶之类。

如此庞大的生产量,如果生产成本太高,显然不会这么快投入商业应用之中。

“以我们在实验室仿造的储气材料,其的生产成本大概在每立方米273万美刀左右,哪怕是大规模生产,每立方米的成本也很难降低到50万美刀以下。”

听到这个成本,朴晓英直接死心了。

按照LNG船十几万立方米运输量,如果要改用新型储气材料,那大概需要二十万立方米。

别说每立方米50万美刀了,就算是每立方米5万美刀,三星重工都玩不起。

他们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做亏本生意。

储气材料如此高的仿造成本,注定了三星重工等一系列造船厂,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自己仿造储气材料。

但朴晓英却看到了巨大的危机。

现在新吕宋造船公司的甲烷运输船,已经在东南亚和锡兰洋成群结队出现了。

根据国际船务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吕宋海运公司旗下一共有173条甲烷运输船,虽然绝大部分都是两用运输船和排水量2万吨左右,但其总吨位已经突破了530万吨。

更何况在朴晓英看来,那种两用运输船的威胁度反而更加高。

毕竟三星重工生产的LNG船,去西亚运输天然气的时候,去的时候肯定只能空船过去,空船前往目的地,那在这五六千公里的路程上,基本就是在空耗。

而新吕宋海运公司的船只,却可以运输大量商品过去波斯湾,然后再运输甲烷回来。

这相当于一来一回,都处于运输过程中,不存在空档期,加上不需要低温围护系统,成本又下降了一大笔。

难怪朴晓英会如临大敌,新吕宋的运输成本优势太明显了,必然会对LNG船形成了巨大的倒逼压力。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那三星重工在LNG船的业务,迟早要完蛋。

其实三星重工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来三星重工计划在今年九月份裁撤掉在华国的明州港三星造船厂,现在却提前到了七月份,因为造船厂的业务少了一些。

朴晓英左思右想了半天,还是决定联系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企业的负责人,讨论一下如何应对新吕宋的威胁。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