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曰:
“朕以薄德,承天景命,嗣守汉祚,夙夜忧勤,恐负皇帝之托,万民之望。然天不假年,半道而崩,朕虽死,汉室未兴,曹贼未灭,此朕之憾也!
太子刘禅,年虽幼冲,然仁厚宽和,可为守成之主,朕以社稷付之,望卿等尽心辅佐,勿负朕言。
丞相诸葛亮,才德兼备,国之柱石,朕与卿相知相托,情同手足。
太子禅,当以父事之,凡事咨而后行,勿违丞相之教。
朕平生所愿,惟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然天不遂人愿,朕将归于九泉,唯望卿等继朕之志,戮力同心,共讨国贼,以安天下!
太子禅即位后,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兴复汉室,任之有司。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一篇长长的先帝遗诏,表达的意思很明确。
其一,先帝刘备崩逝后,太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
其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宣读完遗诏后,众朝臣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半晌后,诸葛亮面朝刘禅伏地而拜,大声喊道:“请太子殿下遵先皇遗诏,即刻即位为帝!”
文武百官整齐地排列在两旁,纷纷跪地齐声道:“请太子殿下即皇帝位!”
三次请辞后,刘禅面向群臣,方才缓缓道:“既是先皇遗诏,儿臣刘禅...不得不从!”
随后,刘禅行祭祀之礼,三拜诸神,随后面向群臣,拂袍而立。
“咚咚咚——”
紧接着,冗长有节奏的钟鼓声响起,大典再次归于沉寂,诸葛亮缓缓而起,往前走了两步后,面容肃穆的面向群臣,宣读皇帝登基诏。
“臣诸葛亮奉旨宣读《皇帝诏书》,诸公咸闻,各司颁行。”
群臣弯腰拱手,诸葛亮手捧《皇帝诏书》,腰背挺直,声音非常洪亮:“敕曰:朕以眇躬,仰惟先帝创业之艰,承祖宗之烈,践作大宝,以临万邦...”
“...然社稷不可无主,神器不可久虚,是以承天帝命,以慰先帝在天之灵,以扶四海臣民之望...”
《皇帝诏书》比较短,约莫一百来字,很快诸葛亮便念完了。
陷入短暂的沉寂后,众朝臣再次齐声高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神色肃然,高声道:“今朕承帝王之绪,改年号章武为建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水行,大赦天下,颁行新政!”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窃声私语,“新政”两字乃是禁忌,尤其对世族来说,这可是要人命的东西。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上任也有三把火,刘禅的第一把火便是推行新政!
诸葛亮眉头轻皱,与站在前方的法正交换了个眼神,似乎在说:“陛下此举,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只见刘禅龙袍一摆,坐于龙椅之上,只见他头戴帝王金冠,金冠前有十二根玉旒垂落而下,微微遮住了他的面容,他身披着黄色龙袍,极具威严。
“新政之一乃蜀汉祖训,不对异族称臣,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刘禅高声肃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