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人口安置(1 / 2)

天庆四年,六月十七日,幽云州,定远卫城。

在官军到达幽云州境就已经各自散去,回归驻地。

本来按照流程,韩旭领着柳云等人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应该要入京献俘才是。

不过西安路身处边境,若是各地官军调动太多了恐怕让蛮子有机可乘。

各地第一季的粮食马上就要收成了,各官军还需早些回驻地防止收割出意外才是。

周朝西安路之地粮食种收可分两季。

一季为二月至六月底,第二季为六月底至十月。

粮食的种收是十分劳累的,一季就足以将人累的不行了,更别提两季。

柳云回忆起还未魂穿至周朝时,家中老人年纪都已经六七十了,照样下地干活,身体看着精瘦,但是十分有力。

但就算是这样,柳云大多也只见过一年只种一季的,一年种两季不能说没有,但柳云属实是没有见过。

他还特地问了家中爷爷,那个在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的老人。

为何没有人种植两季粮食了呢,种两季,农民收入不是要更多一些吗?

柳云得到的答复是,种两季太累了,人受不了,现在没有饿死人的情况了,大家自然不需要累死累活去种两季。

而且家中老人种粮大多是留下一部分自己吃,余下的卖掉补贴家用,再加上产量高,自然一季就足够了。

每每想到粮食产量,柳云都一阵叹息,他总能想起袁老爷子,那个被当时网友尊称为“农神”的老人。

老人一辈子为了百姓而劳作,他以及他的团队,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他们的成就养活人数不知几何。

想着自己治下百姓的粮食产量,柳云不禁一阵阵叹息,没有办法,产量低,只能是一年种植两季。

再累再苦,也好过活活饿死不是,不种粮哪里有粮吃。

好在柳云有手段,手中牲口耕牛多,不用完全用人力去耕地开垦荒地。

也好在这个时代百姓看着瘦,但是当真是身体素质倍棒,今天累的感觉马上要倒下一般,晚上睡一觉吃个饱,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一样的。

想到这,柳云不禁又想起了未穿越时,家中的老爷子,那身体素质。

七十多岁了,不过一米六左右的身高,体重应该都没过一百斤。

当时老爷子喊他去扛树木,好家伙,估摸六七十斤重的树木上肩就走,虽然看起来有些吃力,但身形都没有摇晃。

当时可给柳云惊呆了,年纪这么大一个老人家,身体比起他这个年轻大小伙子可是好上不少!

老爷子年轻时硬是靠着家里的田地,夫妻两人养活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柳云躺在摇椅上,周围两个婢女在帮忙打着蒲扇,他惬意的眯着眼胡思乱想着。

“啧啧,难怪那些贪官污吏希望享受不愿意打仗,这小日子,真是舒坦。”

越想柳云感觉身体越发疲惫起来,刚刚回城他没见任何人,回来就奔着府邸来了。

军队带回来的物资缴获都被他丢给了石虎以及吴广志等人。

至于带回来的两万六千俘虏,暂时在城外空地建造窝棚安置,定远城内已经有了近两万多人。

当是建城时城内有人口一万五千多人,后来柳如霞,吴川河变卖了大部分产业,又带了三四千人口入城,如此人口有两万多人。

后来柳云又收下了满屯所,盼山所,扬威所三个千户所,以及它们境内的大大小小百户所烟堡墩堡不记。

柳云细细看过,这些千户所百户所下面,人口缺失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