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探望谢安(2 / 2)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中记载

谢安四岁时,桓温之父桓彝见了他就夸赞,此儿风神秀彻,以后不会比王东海(王坦之的爷爷,大名士王承)差。

到了总角之年(十岁左右),已有才名,世人称之为:神识沈敏,风宇条畅。

但他热衷清谈,纵情山水,狎妓蓄娼,捕鱼狩猎,吟诗作赋,在四十多岁时才入仕。

说白了就是个当代大名士,多少还带有一名老花花公子的味道。

作者本人认为谢安和名相、贤相称谓相去甚远。

当然,作为桓温下一任的权臣,他比桓温强的地方在于不结党营私,不图谋作乱,也不威慑朝廷。

恐怕这与他多年的名士身份和个人性格有关。

还有一点最值得肯定,那就是他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和家族传承。

不过很遗憾,谢安事与愿违。

在将来孙恩起义中,被杀的陈郡谢氏成员比其他士族都多,有谢琰、谢肇、谢邈、谢冲、谢明慧.......

到了刘宋时期,还是陈郡谢氏被当政者杀戮最多,依旧是遥遥领先于其他高门士族,如谢混、谢晦、谢灵运、谢综、谢约.......

大家如果对谢安有兴趣,可以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书接正题

陈望看着谢安激动不已,生怕他再有什么不测,只得点头道:“侄儿记下了,将来尽侄儿所能相助于谢氏兄弟子侄,请谢公放心。”

“好,好,好……”谢安长舒了一口气,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谢公好生歇息,多遵医嘱,不日即会痊愈,侄儿就先告退了。”

“嗯……”

陈望站起身来,想着谢安躬身一揖到地,刚欲转身,听到谢安又缓缓地道:“令弟,令弟陈观,这些年与会稽王还有我那不肖之婿王国宝来往甚密,欣之啊,你在外征战,戍守边陲,可能有所不知。今后要多多留意,如此下去,令弟恐为奸人所利用,误入歧途。”

陈望身子一颤,看着微眯双目的谢安道:“多谢谢公提醒,愚弟年幼,少不更事,但应该还不至于与他们为伍,我会提醒他的。”

谢安不再说话,好像耗尽了体力一般,虚弱不堪地喘着粗气。

陈望再次躬身一揖,沉声道:“谢公保重,侄儿告退。”

说完,慢慢地转过身,轻手轻脚地走出了北卧房。

来到中堂上,安慰了刘氏夫人和谢琰后,陈望和谢道韫出了谢府。

回到广陵公府里,吃过午饭,谢道韫回房歇息去了。

陈望刚在中堂上坐下,见花弧带着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精瘦年轻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来到案几前,花弧躬身施礼道:“禀平北将军,此人从山阴而来,说是骁骑将军派来的。”

“哦?”陈望上下打量了来人,见他双目炯炯,精明干练的一副样子。

于是微笑着问道:“尊姓大名?骁骑将军派你来作甚?”

年轻人赶忙叉手施礼道:“不敢,小人会稽郡门下掾檀韶,字令孙,骁骑将军派我来给广陵公下书。”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竹筒,恭恭敬敬地双手呈上。

陈望在洛阳时就写信给陈顾,说是要回建康探望谢安。

于是打开竹筒上的蜡封,取出信来看了一眼,脸色骤变,拿着信的手哆嗦了起来。

“平北将军……”花弧在旁瞧得仔细,惴惴不安地问道。

陈望向他摆了摆手,示意没什么,又将信仔细看了半晌,放在一旁,铺好麻纸提笔写了回信。

写好后,放入竹筒中,封上蜡交给了檀韶,温言道:“事情紧急,我就不留你用饭了,见了骁骑将军就说按信中所嘱行事便可。”

“卑职遵命!”檀韶把竹筒揣入怀里,躬身施礼,然后转身离去。

待他走后,陈望命花弧准备好牛车,又出了门,直奔鸡笼山而去。

到了陈氏陵园,两名家丁赶忙迎了出来。

陈望在父亲墓前上了香,跪拜了许久,直到香自然灭掉。

回到守陵屋里,问道家丁:“父亲祭日和清明节三公子可有来过?”

“这个……谯国夫人和女郎来过。”两名家丁低下头,不知该如何应对。

陈望叹了口气,不再追问,向家丁问明王蕴陵墓的位置,就步行向东边山后走去。

走了约莫三里多的山路,远远看见山坳中间的王恭,正在守陵小屋前练剑。

走到近前看了一会儿,笑道:“孝伯,多日未见,剑法精进不少啊。”

王恭突然发现陈望站在远处,大吃一惊,转而欣喜道:“欣之!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陈望笑吟吟地走过来,躬身一揖道:“昨夜刚到,在洛阳接太保大人的信,说找我有急事相商,我就回来了,顺便来拜祭岳父大人。”

王恭赶忙还礼,将剑交给旁边家丁,接过家丁递来的布巾擦拭脸上汗水,问道:“见过太保大人了吗?听二弟说他染疾卧床在家。”

“见过了,太保大人病情不妙啊。”

“走走,我们进去说话。”

说着,王恭拉着陈望就往屋里走。

“不急不急,我先拜祭岳父大人,唉……他老人家病重时正是中原最繁忙之际,又逢太后在洛阳,惭愧啊。”说着,陈望不禁黯然神伤。

王恭叹息道:“当时我也在谯郡,无法分身,说来更是不孝。”

“有孝伯在谯郡镇守,才令我安心荡平中原,都是因我而起啊……”陈望看着这个国子学最要好的同学,又是大舅哥,还是兖州的左膀右臂,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