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好苗子(2 / 2)

因此,威尔逊的十四条没有带给世界足够的希望,在良知的探照灯下,干的依然是分赃的勾当。

列宁同志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终极阶段必定是帝国主义,为了输出产能过剩必须寻找到新的市场,而市场不是无限大的,当殖民地被瓜分一空,留给资本家们的只剩下经济危机,大衰退。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必然大打出手。所谓的一战,二战,皆是如此,所谓的巴黎和会就是在分猪肉,会上有强势,有妥协,唯独没有公理与和平!

弱国无外交!顾维钧是一个传奇人物,也是悲剧人物。他既被国民党通缉过,也被我党通缉过。

“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能算半个。”

时代的局限,政府的孱弱,让顾维钧只能以这样的面目留之后世。从这次巴黎和会的外交情况来看,顾维钧的外交生涯应当充满了压抑和艰辛。

在根本漠视弱小国家利益的集体安全制度下,顾维钧的施展空间是极其狭小的。《我的1919》当中描绘的顾维钧的所谓抗争,其实只是在精英层面上的,民众了解不到,即使了解得到也无需赞赏。

因为老百姓养活这些外交官,其目的无外乎要求以其专业本领为国争利,外交官不能按其要求拒签,那么民众自然需要发泄其不满。这让顾维钧很郁闷,但并没有让他走向反面,民意在他这边,他可以违抗政府的训令。

顾维钧到会场然后拒签这段描写是虚构的,现实中,签字现场中国代表团的两张椅子是空着的,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光明日报》评论:“故事始于唐玄宗的突发奇想,终于贵妃的喜笑颜开,但在这中间,官场的推诿陷害,民间的有冤难诉,朝堂的争功夺利,宫廷的奢靡浮华,暴露无遗。繁华的长安城如被幻象包围的仙境,一旦被戳破,就像俯瞰长安城的那片乱葬岗,荒凉破败。

历史扬鞭而去,小人物是马蹄卷起的烟尘,而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也不过是长安道上那一颗颗褐变损耗,腐败变质的荔枝。”

这可是官方的肯定啊!于是各路报刊纷纷一拥而上,对陈冀的两篇小说各种解读,读者来信蜂拥而至堆积如山。学校门口每天都有来采访的记者。

连载已经结束了,应该趁热打铁出单行本,可是现在还没有版税制度,采取的是印数稿酬,每卖出一本书,作者才能拿到1厘钱,或者就是按照千字几元,再给一份连载稿费。

现在实行的是低稿酬制度,千字7元算高的,翻译稿酬最高才千字5元。《收获》和《中国青年报》分别给到陈冀千字8元和千字10元算是破例了。

经过一番精打细算,陈冀决定放弃发行单行本的想法,等着以后稿酬标准涨起来再说。现在可以采取转载,能多拿一点是一点。

庆典结束后,学习任务陡然加重,除了几个推脱不了的采访,其他的学校都给谢绝了。就连校报也对陈冀做了采访,让陈冀成了人尽皆知的榜样。“小广播”的外号彻底被“大作家”替代,“大作家快请客啊!”

经过这场集体表演,77级经济系同学关系越来越融洽,学习劲头越来越饱满,你追我赶,废寝忘食。每天晚上学校的图书馆,教室,路灯下都是埋头苦读的燕大学子。在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一种紧迫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