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今后能不断进步的后辈们,也为了打破自身的局限,我不会停止行动的。
### 新作演奏获赞与出版计划
1年后。
接过乐谱的费尔迪南特和切尔尼表情很是满意。
“天呐……”
“难以置信。这曲子根本没法演奏啊。”
两人虽然都是出色的钢琴家,但看到他们摇头,反而更让人觉得有趣。
“别摆出那么可怕的表情啊,这样可不好。”
“费,费尔迪南特说得对。这曲子怎么可能演奏得出来……”
我本希望他们能适当地惊讶一下,展现出弟子该有的气度,结果却听到他们唉声叹气,只好坐到槌子键琴前。
只演奏了第一乐章,回头一看,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天哪,上帝啊。”
我张着嘴,呆呆地站在那里,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太棒了,真的太棒了,老师!我敢保证,现在欧洲没人能演奏出像您这样的曲子!”
切尔尼说得太快,我都没怎么听清,但能明显感觉到他很兴奋。
那个柔弱的家伙都梗着脖子说话了,可见一斑。
费尔迪南特看着乐谱,摇了摇头。
“难以置信。钢琴居然能发出这么多种音色。这就好像……”
“对。就好像是由10个乐器组成的团队一样。没错!就是一个,一个管弦乐队啊!”
“对!这个形容很准确。怎么会这样,这不可能啊。”
“老师,您真的太厉害了。您简直是发掘了钢琴的无限可能啊!”
“你们慢慢说!说不清楚就写下来!”
兴奋的家伙们说得乱七八糟,我呵斥了他们一句,他们便手忙脚乱地找纸写字。
我一边等着,一边继续演奏,完成第二乐章后回头一看,他们把写的东西扔在一边,又在拍手了。
真是些管不住的家伙。
“再看一遍,还是难以置信。
这种突破性的改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奏鸣曲。”
“宣叙调,宣叙调很不错。天哪!如果这样都行的话,说不定……”
“对。旋律不重要了。高度和音色都能进一步拓展了。不,老师您不是都已经给我们展示完成版了吗!”
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心里憋得慌,我索性直接问结论。
“所以呢。”
费尔迪南特和切尔尼停止了吵闹,咽了口唾沫。
“怎么样。在英国能行得通吗?”
“那当然!”
“这还用说!我马上就安排见面日期。找那个叫阿尔塔里亚的人应该不错。我到伦敦也会去了解一下。这可真是,真的是超越了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功绩,重新书写了钢琴的历史啊!”
虽然不知道他又在说些什么,但既然是15年前就把我的曲子介绍到伦敦的费尔迪南特,那还是可以信任并交给他去办的。
他在那里活动了很久,人脉也不少。
“明天,明天我就马上把他叫来。”
费尔迪南特突然跑了出去,切尔尼则把鼻子凑到乐谱上,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地研读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试试吧。”
那家伙猛地抬起头。
“嗯?”
“你在干什么呢。得练习一下才能知道能不能行啊。”
“我,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演奏这曲子。”
“吵死了。”
那家伙在钢琴前坐下,开始按琴键。我在一旁看着,不太满意,但既然他是个天才,那迟早,肯定能超越我现在都没把握的演奏水平。
我满心期待,很想听切尔尼完美地演奏出这首曲子,但现在似乎只能满足于让这些张狂的弟子们见识到老师的伟大了。
第二天。
“很荣幸能见到您,大师。”
费尔迪南特带来了之前提到的出版商科阿尔塔里亚。
因为他态度礼貌,又有费尔迪南特的介绍,我便请他在沙发上坐下。
感觉他相当拘谨。
“哪里不舒服吗?”
“完全没有。”
“那您就放松坐吧。”
“哈哈。其实挺不好意思的,我兴奋得不得了。感觉来这儿的路好长啊,因为能见到伟大的贝多芬啊。”
这人虽然有奉承之嫌,但看起来还算正直,就把他当成一个真诚的朋友吧。
“好了,说说你打算怎么出版我的曲子吧。”
“好的。”
阿尔塔里亚展开了他出版过的几本乐谱。
看上去相当整洁,纸张质量也不错。
“我们打算使用最高级的材料。当然,在出版前会经常开会,以防出现任何可能的错误。”
由于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我的艺术表达,所以他能有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我暂且还是给了他及格分。
“只是在伦敦的话……”
他正滔滔不绝地说着,突然话锋一转,面露难色,费尔迪南特见状赶紧开口。
“老师,在伦敦出版的时候,把曲子分开来发表怎么样?”
“什么?”
“槌子键琴奏鸣曲很完美。虽然很完美,但由于它的宏伟和庞大,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在您的家乡维也纳和本土,大家应该能接受,但在伦敦,您的名气还没那么大,所以把第四乐章单独拿出来发表,您觉得如何?”
“这样就是出两首曲子了,对收入也会有不错的影响。”
“哼。”
我确实爱钱、珍惜钱,但为了钱就把曲子分割发表,这算什么理由。
我不悦地看着说出这种不靠谱话的阿尔塔里亚,费尔迪南特急忙站了出来。
“伦敦人还不太了解您。反正迟早他们会知道这其实是一首曲子的,所以现在就以和他们沟通的感觉去做吧。”
不过费尔迪南特的话也有道理。
如果伦敦人难以接受,那确实应该采取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的方式。
我同意了之后,便拿出乐谱。
把它递给了费尔迪南特,费尔迪南特又把它拿给阿尔塔里亚看。
“槌子键琴奏鸣曲。好名字啊。能明显感觉到是利用最新钢琴创作的奏鸣曲呢。”
“是为未来而作的奏鸣曲啊。”1)
1)贝多芬把槌子键琴奏鸣曲的乐谱交给阿尔塔里亚时,介绍说这是为50年后的钢琴家们创作的曲子。
因为它具有创新性,打破了现有奏鸣曲的规则,难度也很高,在出版当时除了贝多芬本人外无人能演奏。
不过,又有一位天才,也是切尔尼的弟子,贝多芬的狂热粉丝弗朗茨·李斯特成功演奏了出来(李斯特还创作了模仿贝多芬槌子键琴奏鸣曲的作品)。
然而,槌子键琴奏鸣曲的真正意义直到他去世100年后才开始被人们接受。
贝多芬的预测要被超越,他的真正价值要被传扬,确实需要更长的时间。
“……嗯?”
“像这里的费尔迪南特或者切尔尼之类的人。我是说这是为我死后还会不断磨炼技艺的钢琴家们创作的曲子。”
这首为了拓展钢琴可能性而创作的曲子。
它也是用来测试未来的钢琴家们能在音乐、钢琴以及他们自身技艺上达到何种程度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