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贝多芬》第 492 话
### 贝贝演奏引惊叹,后续选手登场
“那家伙。”
负责解说的富特文格勒虽然对“贝多芬大赛”很是不满,但在真正听到贝贝演奏的瞬间,那些不满情绪就完全抛诸脑后了。
看到这位极具潜力的后辈充满爆发力的演奏,往昔的场景浮现在眼前,他只顾着沉浸其中享受了。
明明早就知道这是个有才华的家伙,但再次亲耳聆听,还是觉得其才华实在太过可惜。
他甚至涌起一股想要用乐器指挥这小子的冲动。
“得好好了解一下。”
他寻思着该选哪首曲子合适,准备认真聆听后写下评价。
而坐在他旁边的完美主义钢琴家克里斯汀·齐默尔曼却似乎有些为难地摇了摇头。
她向来以比任何钢琴家都更完美而着称,本人也确实秉持着完美主义。但她和贝贝所追求的方向截然不同。
克里斯汀·齐默尔曼在乐谱范围内追求完美。她会克制情感,必要时如冰般冷静地提炼后再表达出来。
她是那种能精准把握作曲家意图并完整呈现的,真正完美无缺的钢琴家。
然而贝贝却不一样。
他同样追求完美,但表现力却如强迫般,带着一种用无情的力量碾压听众的感觉。
即便如此,却也并不让人觉得有负担或者反感。因为他的样子太过真挚,不,应该说是太急切了。
音乐是一场对话。
贝贝的呐喊让听众不禁心生惋惜,还引发了一种莫名的同情。
那是从内心深处痛苦挣扎发出的呼喊。
即便在极度的挫折中也始终不放弃希望的怒吼,乍一看似乎有些凶狠。
但听着他的呼喊,不知不觉就会将自己代入其中。会想起曾经受挫、绝望的过往,进而为他加油助威。
“真是个怪物般的人物啊。”
克里斯汀·齐默尔曼其实早就将贝贝视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钢琴家之一,此刻却又一次对他的技艺赞叹不已。
贝贝起身了。
面对朝着他发出的欢呼声,路德维希厅仿佛都要被掀翻了。
魔王般的贝贝看着顺从的观众,满意地笑了。然后他转过头看向舞台后方的高朗。
即便已经献上了如此精彩的演奏,那位如同地上皇帝般骄傲的高朗依旧展现出了斗志。
贝贝料到会如此,只是微微一笑,而他的这一举动对高朗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
“接下来高朗先生的舞台已经准备好了。”
伊莎贝尔·穆尔芬宣布下一个顺序后,高朗走上了台阶。
“哇啊啊啊!”
“真的是高朗啊!”
高朗身着红色夹克、皮裤,解开了同色衬衫的领口,一露面观众们便狂热起来。
【这算什么啊,呜呜,在贝贝之后是高朗,呜呜】
【假高朗消失了!】
【这才是高朗嘛。】
【哎呀,心里有点紧张呢。看着倒是不错……】
高朗朝着观众露出张狂的笑容,然后在钢琴前坐下。
他摘下戒指放在琴盖上,闭上了眼睛。
“该选哪首曲子呢。”
他的主要曲目,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也不错,帕格尼尼变奏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在高朗和贝贝之间,没有比《贝多芬奏鸣曲》更特别的曲子了。
高朗通过贝贝的《悲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贝多芬的奏鸣曲才是能全面展示钢琴家技艺的最合适的曲子。
于是高朗准备了其中难度最高的,在发表当时除了贝多芬本人外无人能演奏的第29号奏鸣曲。
作品编号106,副标题“槌子键琴”。
高朗按下琴键的瞬间,贝贝露出了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
### 回忆钢琴创新与创作心路
1818年,维也纳。
“嘿,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对吧,老师?”
这是一架新钢琴吗?
往里一看,发现有个小锤子和琴键相连,一按就能敲击琴弦,原来是这样的结构。
难道这就是槌子键琴?
<1)槌子键琴(Hammer(锤子)+Klavier(钢琴)):与大键琴、古钢琴不同,是一种具备强弱调节功能的现代钢琴雏形。>
伦敦的布罗德伍德送来的这架新钢琴呈现出诱人的红褐色。
“音量很大,而且踏板的运用应该也能很充分。”
费尔迪南特·里斯似乎在说着什么,我转过头去,果然听到他在那叽叽喳喳。
“该死的,我都说了多少次别在我后面说话,你才听得进去啊?”
“啊,抱歉。我太兴奋了。”
那家伙按照我教的,一字一顿地说着。看他嘴唇动的样子,就知道是兴奋得什么都想说。
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他便开始介绍这架新钢琴的特点。
他说这架钢琴音量更大,共鸣也更好,而且带有能控制音的开合功能的制音踏板和延音踏板(共鸣),效果非常出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就是说能让演奏更加丰富、更有效果。
该死的。
我听不到这样的钢琴声,只能怪这没用的耳朵了。
“这种感觉怎么样?”
我坐在槌子键琴前,发挥想象力弹奏了几次,费尔迪南特便拍手叫好。
“别光叫好,给我解释一下!解释!”
“这部分和您想的有点不一样。要按照您说的演奏的话,可能得这样……啊,对了。”
“不错。”
有费尔迪南特在身边真是太好了。
多亏了这位出色的钢琴家,一些原本让我头疼的问题多少得到了解决。
“用这架乐器演奏您的曲子,会是什么效果呢,真好奇啊。”
同样。
设想用这架乐器来演奏我正在创作的第29号奏鸣曲并完成它,似乎也不错。
虽然我听不到。
但如果费尔迪南特或者切尔尼这样的家伙能出色地演奏出来,那也挺好的。
“现在去吧。”
“好的!我很期待!”
费尔迪南特离开后,我展开了乐谱。
是经过改良的踏板啊。
它能进一步提升钢琴的表现力,似乎能让我想要的音乐形态得以实现。
“唉。”
本希望不再那么痛苦,但这世上却不断诞生着我记不住、也无法记住的声音。
在耳朵失聪之前,我曾反复努力去记住所有声音,但那些记忆也在一点点褪色。
不知道自己还能继续创作曲子到什么时候。
说不定哪天我的曲子就会被当成普通曲子对待,我也可能就只是个平庸的作曲家了。
费尔迪南特和切尔尼每天都在不断进步,还有那些在我不知道的地方磨炼自己的音乐家们,即便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在聆听新的声音,在自己的领域里推动着音乐的发展。
我难道就要这样被时代淘汰吗?
“……不,不会的。”
我无法接受“路德维希”就此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