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燕王李恪,在一年前,被突厥的两个王子劫质来一次之后。
就像是打开了某种禁锢在身体上的枷锁,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之前,李恪虽也展现出一定的才能与胆识,但也只体现在商贾之道上。
士农工商,商贾之道毕竟是小道,在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里,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毕竟皇室所关注的,更多是朝堂政务、军事谋略、齐民富强以及开疆拓土的霸业。
李恪在商贾上,虽短时间内,能够聚集到大量财富,能够引得大量百姓的短暂关注,却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未在朝堂上掀起太大波澜。
在朝堂上的存在感,远不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可在那次被劫质之后,仿佛是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洗礼。
让李恪在生死边缘如同开悟,不仅独自在勾注山上,凭借着武力、智慧以及过硬的手段。
收复了一群山匪,组建成燕王卫。
在知晓了绑架、劫质他的人,乃是是突厥人之后。
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气性和血气方刚,率领还没收服一个月时间的山匪。
就敢跑去袭击突厥人在朔方运送贡品的车队。
后面更是带着那群山匪,跑去打突厥人,跟突厥的俟斤率领的骑兵对冲。
估计也是骨子里的血脉之力太过强悍,毕竟李恪身上拥有独孤,杨氏,陇西李氏,三大顶级豪门,同时还兼具两个大一统皇室的血脉。
在这样血脉的加持下,李恪竟是屡战屡胜,不管遇到多么艰难的战事。
在最后的关键时期,总能逢凶化吉,赢下每一场胜利。
后面还帮柴绍夺下朔方,更是独自夺下了云州城。
威震北方的同时,在朝堂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战绩,不是什商贾之道。
那些原本再怎么无视燕王李恪的人,也不得不正视他的实力。
再加上李恪在赈灾时,彰显出来的协调、统筹、组织能力。
充分说明,燕王李恪是一个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
有些时候,就算聪明如房玄龄,他也痛恨自己,为啥一旦看出一点什么,就忍不住要思索透彻。
朝堂之上的诸君,聪明人不知凡几,自然也会有察觉到陛下不对劲之人。
偏偏自己向来自诩为聪明人,却没有忍住向陛下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