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是呢!但毕竟我年轻啊,总比我舅舅去要强些吧!”
“夏家。”秦刚心里默默念了念,这是他在秦家庄商议对策时确定的优先合作对象,于是他把胡衍拉到一旁问:“真的决定了,要去工地上卖力气?”
“决定啦!不然还能怎么地?我总不能让我舅去吧!”
“那要这样的话,我给你想一个办法,到时候不会完全干体力活,你听不听?”
“听啊!我就知道刚哥你会有办法的,你说,我一定听!”
秦刚点点头道:“那你先去秦家庄找掌事的规叔,就说是我叫你过去学新的筑墙技术的。他会给你安排好的,只需要一两天时间,只要你学会了后,等到修城时,你就只需要做一些安排人、指挥方面的活了。”
胡衍听了后大喜,说:“真的能这样啊!不过……我可是代夏家那边出工的,我们家主那边可以吗?”
“没关系,我正要说呢,在去秦家庄之前,你带我去拜访一下夏家家主。”
于是,秦刚回家取了先前准备好的一份咸鸭蛋礼品,就与胡衍一同去了夏家。
夏家也是高邮几家望族中相对稍弱的一家,主要原因还是和秦家庄相似,主要都依赖于田地租种,涉及到经商的生意也大多是以农产品为主。
胡衍的舅舅虽然也姓夏,但与主家并没有直接的亲缘,也就是粘了点本家的名义,做着夏家的老佃户,能够比其它佃户多一点照顾而已。
而这次出于感恩之情,就主动帮主家去出一个役夫的差事。
胡衍带着秦刚到夏家门口通报了拜访的来意,报的是秦家庄的名头,好在门口的家丁也认识胡衍,也就客气地让他们在那里稍等片刻。
一会儿,说是家主夏立言有请。
于是,二人便被带了进去。
夏立言看了看两人,胡衍是其佃户的外甥,这次又承担了一名劳役,他还是有点印象的。
而秦刚却是第一回见到,听了传报说是秦家庄的,也就不由地多看了几眼,见其个头虽然不高,但其双眼有神,口鼻方正,眉宇之间透出几分似乎不该是这个年龄的自信与神采。
“夏老爷好,这就是我先前和您说过的秦小郎秦刚。”
“见过夏家主,今日学生冒昧来访,是想为夏家主来解忧的。”秦刚一开口就直入主题。
“哦?”夏立言不禁笑了,“老夫有何忧需解啊?”
“县衙派了工,要各家大户去修城。但是修城包砖少不了糯米熬汁,可这糯米这次却不知被谁预先囤了货,如今价格一日三涨,要是论实价去买,恐要亏上的银钱真心不是一个小数;可如果要是不买,又怕耽误修城大事,被官府追责。家主对此忧心忡忡,学生所言,可有出入?”
夏立言两眼一亮,他这两日正为此事发愁。如今听得秦刚一番话就讲得明明白白,便接口问道:“秦小郎既然为此事而来,可有什么良策可教老夫?”
“糯米涨价,自然是与官府关系密切之人提前知道了消息有关,否则正常情况下,怎么会有人去囤糯米呢?”秦刚一语道破,“而大量的糯米只会用在修城墙上面,所以也就注定了这城墙的工程不结束之前,高邮的糯米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跌。”
夏立言的眉头皱了起来,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想明白,只是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心底不愿接受,就像他,到这句话之前,内心还存有“万一糯米会降价”的幻想。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咬着牙也要买这高价糯米呢?无非就是因为我们这次修城墙中,如果不去用它,就没法通得过最后的质量检验。”秦刚的分析很令夏立言认同。
“但是,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买不买糯米其实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修城墙时,能不能最终通过官府的检验,对不对?”秦刚停顿了一下,看到夏立言眼睛里对这个观点的认可后,继续说道,“所以,如果说,我这里找到了一种可以完全替代糯米汁、成本又低、最终效果又好的东西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能替代糯米汁?还比它成本低效果好?秦小郎可曾在说笑?老夫也算见多识广,只是不知此物叫何名字?”
“千真万确!此物名曰水泥。它的花费只有同等用量糯米的一成不到,而且其粘合砖块的效果却坚如石板,就在我们秦家庄便有所出。”
看到秦刚说得言之凿凿,夏立言此时倒也平静了下来,缓缓说道:“秦家庄我是信得过的,更相信你不会没事来此消遣老夫。既然如此,那需要老夫做什么?”
“很简单,我只想让算计我们的人,最后倒在他们自己算计的地方!”
“…… ……”
…… ……
从夏家出来后,胡衍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开口说过一个字,当然他也说不出一个字。一则惊讶于张家的野心与阴险,居然会算计到全县各大望族的头上,二则更惊讶于秦刚在夏家主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超然的气度与气场。
他对秦刚说:“我就像是从前不认识你一样,或者应该这么说,我今天才像是真正认识到你。你怎么能做到在夏家主面前如此镇定自若呢?”
秦刚微微一笑,道:“你可别忘了,我今天代表的,可是秦家庄呢!”
“嗯,也是。”胡衍又想到了刚才最后谈论到的那些事情,“你觉得夏家主真的愿意去说服其它的几家望族加入到我们这个计划里吗?”
“他会的,尤其是当他们过两天去秦家庄看到了水泥之后的话。”
“对的啊,你让我去秦家庄,就是学习怎么用水泥吧?这个水泥真的会有你说得那么神奇吗?”
秦刚点点头说:“你去学了就知道它将会有多重要。虽然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但是毕竟还是得做好必要的准备。修城的工程开始后,就需要给这几家同时供应大量的水泥了,秦家庄的那些人,我就只让他们去负责水泥的具体生产情况,而一旦涉及到原料的产品的进出、统计还有核算,这些都是需要读过书的人来管理,我让你来做,没问题吧?!”
胡衍立即一挺胸脯表示:“这个,你就放一百个心好了。”
注:高邮城的大姓望族,明清时代,有“孙王贾夏”一说;宋元一代,有“崔乔孙秦”一说,总体历史上大约又有“贾、马、王、夏、杨、孙、李、赵”这八姓之说。本小说里进行了一下综合,拟了贾、马、夏、孙、崔、秦这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