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杨庆有和街溜子似的,揣着双手往粮店走。
边走边琢磨,怎么搞点钱。
身价只剩一半,还得买粮,又得缩水,再加上还背着三大爷的巨额债务,想的他脑仁疼。
按理说杨庆有是厨子,应该享受中体力劳动者的待遇,谁让他是临时工呢!
只能按照街道办机关工作人员标准来发放粮票,他还是最低等的27斤每月,再加上困难时期,国家提倡节约用粮,
领导们积极响应,结果27斤的定量再次打了个八折,成了21.6斤。
进粮店后,现实再次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精粮(大米白面)每人限额一斤,剩下的全是粗粮,就是高粱米棒子面。
杨庆有望着棒子面,咽了下口水,犹豫片刻买了一斤大米,五斤棒子面,就这还搭进去俩面袋子钱。
俗话说破屋净招连阴雨,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人越困难,就越容易遇到困难。
买完粮食的杨庆有这才发现,他没锅没灶,买了也白买。
不用想也知道,这年头的铁锅有多贵。
钻了个无人的胡同,把粮食扔空间里,找人问了问方向,奔着没拆完的护城墙而去。
无他,只想蹭点城墙砖,回去垒灶台。
要不说这年头的百姓淳朴呢,扒拉的一截一截的城墙就摆在那,愣是没人去捡便宜。
又或者人们想的很明白,为了白嫖几块砖头,还得多消耗二两粮食,算算账,亏!
杨庆有也不挑,只要不带泥的全要,不管个大个小,十几分钟的功夫,愣是往空间里扔了足足两方的砖头。
他边收边算计,灶台需要砖,桌子也需要砖,凳子也需要砖,索性卧室再搭个壁炉,还得需要砖。
不花钱的东西,过时不候。
杨庆有想把家伙什垒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说灶台吧!
首先他得有个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把砖运回去,其次,还得找个地儿挖泥,天寒地冻的即使有铁锨镐头也不好干
,更不用说,挖回去还要和泥。
和好泥,垒好灶台,大冬天的不得烧点柴火烤烤,要是当晚冻裂了,苦都来不及。
这麻烦就来了,柴火哪里弄?出城砍柴还需要把砍刀,铁家伙他买不起。
再说,京城近郊全特么光秃秃的,想砍柴,要么您徒步二十里,去远郊,要么您掏两毛钱坐公交车去门头沟。
不想麻烦的好办,京城有劈柴厂,专门购买树木进行整理,将有用的成形木料卖与木材厂,无用的零碎木头作为劈
柴,专人推车或担挑在胡同里售卖。
一斤木柴5厘钱,您别嫌贵,都送家门口了,还想咋地。
回程的路上,杨庆有打听了下,还得去趟交道口煤球厂,那里卖柴火的多。
家里点煤球,怎么着也得用柴火引一下,所以卖柴的没事都蹲煤球厂,本身就吃不饱,谁没事闲的蛋疼,挑着一旦
柴火满大街吆喝。
这年头京城已经开始推广蜂窝煤,价格和煤球一样,每斤六厘,貌似大家伙观念还没改过来,买的不多。
杨庆有也就看个热闹,进煤球厂问了问价格,转头就奔卖柴的走去,蜂窝煤是好,可他没烧煤的铁皮炉子。
劈柴几乎是全市统一价,您顶多瞧瞧水分,卖柴的也不是傻帽,水分大的他也不可能挑出来,重还不好卖。
卖柴的墙角蹲一排,杨庆有装模作样的转了几家,都是劈柴厂来的,模样差不多,没法挑。
“大哥,多少钱?”
“一百五十斤足足的,七毛五。”卖柴的大哥还特意抽出一根,用力的敲了两下,“您听,声脆,一点水分没有。
”
“得了,您跟我走吧,南锣鼓巷95号。”
“行,小伙子痛快。”
大哥紧了紧绳子,一个起蹲,担子稳稳的挑在肩头。
整天走街串巷的,大哥对这片熟的很,也不用杨庆有带路,起步走在前头,脚步飞快。
前面扁担一颠一颠,杨庆有跟在后头看的牙根疼,真尼玛牛逼,精瘦的一米六小个,愣是能挑着150斤,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