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自犯炮(2 / 2)

知州大人有一匹爱马,叫“四脚怪”,听说是知州大人在半月湖单挑十名蒙古鞑子后所得,此马极通人性,又打理得毛发光亮,膘肥体壮,按大宋的二十三等分,算是上等马,这至少得值六、七十贯。

趴在地上动弹不得的雷横一时痛哭满脸:“此马乃大人心爱之物,使不得啊!”

“你们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薪俸也应该扣,这是法度。但你们是有家室的,一屋人要吃喝拉撒,我做为一州之主,不能不管,但我的所有银两都已经捐了,只有这匹马,才换点钱。这一是一,二是二!”

李芗泉蹲下来,抚着雷横的背道:“雷作头,一州的军民压在我的肩头,我的压力很大,我需要大家跟我一起来扛这副重担,不能掉链子,你能明白吗?”

雷横羞愧与悲壮一齐涌上来,突然拔出腰间配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断,大声道:“大人,雷横以指为誓,一定不负大人所托!”

伍思成冷眼旁观:好一副收买人心的做派!!!

李芗泉思索一番,带着自责道:“通过兵器生锈、硝土初料失察、仓廪粮草帐目不对三件事,本统领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情况,如果每一件事都要本统领一一过问,那么,我非累死不可。伍大人,我们必须、马上、即刻成立督察司,专司监督军、政、工、商、民等各职官军将劳工民众事务。”

伍思成一听,马上联想到细作、刺客组织,甚至皇帝的密探,连忙道:“此何督察司,于暗中纠察,有失公允,等于防民于口,不可不可!”

李芗泉知伍思成错会了意思,笑笑道:“伍大人,我们需要为督察司订立具体的工作细则,他们只是监督对应组织的任务完成、帐目、用人等,督促其不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监督军民在匡复大宋的轨道上正确运行,譬如县督察向府督察报告,府督察向路督察报告,并且公布于世,让所有人等皆明白其意义所在。”

伍思成是明白人,李芗泉一说,他大体上也明白这督察司的职责所在,两人再一番交谈,双方便达成了一致,在长宁州内,成立州督察司,暂由伍思成兼督察司长,勿论军政,诸般事务皆可进行过问。

至于雷横,因工作失察,自然免不了责罚。对于制硝之事,他再也不敢小视,每一项工作皆仔细过问,哪怕稍有疑虑,他也不敢马虎,宁可返工重来,也不敢再惹麻烦。

经过近二十天准备,雷横的都作院终于提炼出较为纯净的硝石出来,但数量不多,仅得十余斤,当然,对于试验而言,已经够了,而且库存的火药尚有数百斤,加水重新提炼也能得到一、二百斤。

在李芗泉手把手的指导之下,以雷横为首的“火药制作团队”,继续马不停蹄的赶工程,走过无数弯路后,总算摸索出正确的方法,终于制成了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颗粒状黑火药。

望着这黑色的爆炸物,李芗泉贪婪的吸了吸,硫磺的味道立即塞满整个肺腔,他相信在自己的主导之下,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火药的作用将会比后世的历史提前大规模引用。

李芗泉笑了笑,一旦热兵器取代冷兵器进入到战场,那天下无敌的鞑子,估计慢慢的就会变得能歌善舞了。当然,这期间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且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还不是自己能决定得了的。

无论如何,既然做出了决定,就要拚上一拚,他断然喝道:“埋自犯炮!”

所谓“自犯炮”,其实李芗泉想要叫其为“地雷”,但当李芗泉将地雷的作用介绍之后,雷横便道:“依大人所言,此物埋入地下不假,然则需鞑子践踏方能爆炸,乃自犯也,故为“自犯炮”。”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还不是真正的“自犯”,因为此炮的爆炸需要引信来引燃火药。说到引信,也是颇为费神费工夫。李芗泉与雷横试验多次,决定采用麻绳或捻紧的布条,然后放在浓硝石溶液中浸泡后晾干,就能缓慢燃烧,但速度太慢,半个时辰也不过燃烧了不到半寸。

小主,

后来,雷横在这种布条中间直接添加硝石,然后捻紧,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解决了引信燃烧速度太慢的毛病,但是雨天无法点燃的问题,还在进行试验,主要是在含硝石的布条捻成线外,还要浸蜡,这个工艺还没有突破。

今天,就是试验火药成果的时候,一行人选择了地点后,两名工匠按李芗泉的指示,在一颗重约百斤的大石下挖了个坑,然后将装满火药的罐体埋入坑内,又在周围竖立了众多的木板。

在准备妥当之后,众人皆退到山坡之后的安全处。李芗泉与雷横各点燃了长长的两条引信--为防止引信出现差错,雷横连接了两条引信。

一待引信冒出火星,李芗泉与一拐一瘸的雷横二人拔腿就跑,直奔至山坡之后,他们的身形刚刚被坡体挡住,背后就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直透云霄。

众人看去,只见大石被强大的冲击力抛往半空,然后重重的砸落在地,爆炸区域特意放置的木板,皆被炸得四分五裂,一股黑烟徐徐升起,不一会,空气中便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道。

趴在小丘之后的刘道深等人“咳咳”着站了起来,他们的耳朵里还嗡嗡作响,但其注意力,皆不在此,只是目瞪口呆的望着前方那足有一米多深的大坑、抛至十余米外的巨石以及满地的木屑,皆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火器专家雷横虽然同样惊讶,但比起其余人等,却略微好一点,他点点头道:“大人,未料到此颗粒火药威力无穷,胜过蒺藜火球十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