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四大天后发力(2 / 2)

华音娱乐和东方娱乐算是老牌公司,培养出新人很正常。但回声唱片呢?知情人知道这就是华音娱乐的马甲,不知情则看到一个歌手带火了一家公司。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这场游戏。

当然,也有人不满。比如时代唱片就大为光火。他们公司的吕总请了一个据说是研究经济的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指责三家公司搞垄断。

的确,在1991年的夏日,江南娱乐公司、东方娱乐公司和华音娱乐三家公司主导的这场造星运动挡了不少歌手的路:

八个歌手差不多同一时期发专辑,把宣传渠道和销售渠道给霸占了,别人找不到发声的地方。八人之外,其他歌手销售惨淡,汤胜和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四大天王四大天后全国各地到处飞,签名会搞得和演唱会似的,霸占了不少演出资源,其他歌手只能跑跑小场子;

八个人的广告代言模式是全新的,但其他明星暂时无法学习这一套,除非投奔这三家公司。

文章认为,这么搞不利于流行音乐的发展,应该百花齐放。

这文章一出,孙小宝便给首都的明哥和魔都的盛杰打电话,大家各自找人开始反驳这种说法,另外,他建议几家公司的高管在电视上露个面,做个访谈,讲述这里面的故事。

反正现在不少电视台已经在模仿《田娜有约》了。大家找自己当地的电视台即可。

江南娱乐这边,出面的是三个人:李钰、谢彼得和李光。他们仨联手上了一次《田娜有约》,讲述了为何要来南都投资搞娱乐公司、以及如今的成就等,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回应争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节目中,田娜问谢彼得:“谢总经理,现在有人说,你们江南娱乐公司和另外几家公司联合起来搞垄断,排挤其他同行,你有什么看法?”

谢彼得扶了扶眼镜解释道:“我们并没有独占销售渠道,也没有与媒体签订排他性协议,再说了,国内的媒体是我们能掌控的吗?绝对不是!非要说我们垄断,那是诽谤!”

“至于我们这一波搞出的声势,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唱片工业的一环。现在国内除了我们,别的做唱片的公司很少建立了完整的唱片工业,他们还是手工作坊。但作坊生产效率怎么比得过工业呢?”

“我们不高看自己,我们就是生产音乐的流水线,未来还会有更多音乐产生。这些音乐未必有太高的音乐价值,但却能满足歌迷的要求。”

“但流行音乐这一行是很现实的,之前流行的东西,可能很快就过时了,所以,现在我们推出的歌手并不会阻拦别人的路。我们做不到让歌迷只听我们歌手的歌曲,他们想听什么歌、想买什么磁带,这都是自由嘛!垄断?别的行业可以,但在流行音乐领域绝不可能!”

李光则对什么是唱片工业做了详细的解释。

至于李钰,她则着重强调为何带着人来国内发展。她的理由无比政治正确:“华人娱乐圈的核心永远在国内,因为这里是基础,其他地方只是锦上添花。不来华人娱乐圈大本营发展,难道去别人的文化圈里当小丑吗?”

这一期的《田娜有约》播出后反响极为热烈,三个人在节目中提到的点已经不是娱乐新闻范畴了,而是涉及到经济产业、文化管理方面的内容,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结果,李钰被省里文化管理部门聘为兼职顾问,而谢彼得则在南艺的左学老师运作下,成了兼职讲师,有空就会去学校给学生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