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四大天后发力(1 / 2)

6月末,崔乃欣新专辑发行。她这专辑有一些新的变化,在传统甜歌套路上加了一些小小的哀怨,这点可以从专辑名称上看出来:《爱恨之间》。

这张专辑一出,受欢迎程度马上超过戴晴和柳菲菲的专辑,销售量节节攀升。这得力于崔乃欣之前奠定的人气,以及东方娱乐公司的大力宣发。比如,为了宣传这专辑,盛杰特意找南都的韩四合作,多给了一笔费用。

排行榜上,在新鲜出炉的四大天王歌的厮杀中,崔乃欣的一首歌成功挤进前五,占据了第二的位置。

至于第一嘛,王大川的《精忠报国》牢不可破。这得益于宣传策略:其他歌曲偏向年轻人,但这首歌是全民性的,还得到严肃的官媒的认可,又加上极为超前的宣传,让许多不喜欢流行歌的人都注意到了这首歌。

崔乃欣的专辑是6月份倒数第二周发行的,最后一周就轮到胡丽波的《梦里水乡》专辑发行。

她这专辑一出,给已经无比热闹的歌坛加了一锅热油,因为这专辑的宣传气势太强了。

电视上,江南公司在各省已经上星的卫视上投入重金,请这些电视台每天播放《江南水乡》的MV,或者专辑中的其他歌曲。

电台上,韩四的前网络水军开始出动,打爆了各省市的点歌节目的电话,力度超过其他几位歌手。

销售上采取了与王大川《精忠报国》一样的策略:根据各地经销商的订货量决定歌手的路演地推顺序。反正,哪儿卖得好,胡丽波就会带着魅音江南组合去哪儿搞签售会。

除此之外,纸媒上的宣传也达到了巅峰。在张雪的主导下,各路乐评人文章新鲜出炉,开始了一场大混战。

什么混战呢?就是围绕着夏季发专辑的这八个歌手的争议展开猛烈的口水战。

而张雪的《南都文艺生活报》上也正式打出四大天后的招牌,并且再次确定了四大天王的地位。

张雪亲自写了一篇文章,指出所谓的天王天后的标准:一看专辑销量;二看歌手的演出收入和广告收入;三看媒体上的热度,四看歌迷数量。

这标准很赤裸裸,就是看商业价值,不太顾及艺术价值。有些保守的文艺圈的人不干了,开始对这标准口诛笔伐。

这就是张雪想要的,争议嘛!而当有人说这是文艺圈堕落的时候,张雪再次撰文称,这不是文艺圈,这是南都这边提了许多年的娱乐圈。

这么一提,顺带着把文艺圈和娱乐圈的划分争议再次带火了。不过,这次和前几年的争议不同,许多年轻人接受了流行音乐属于娱乐圈的说法。

那么,文艺圈和娱乐圈的名头之争重要吗?其实并不重要,只不过为了宣传需要,必须找出一个名头而已。反正,在这种争议当中,年轻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印象:听所谓四大天王和四大天后的歌,就是一种反叛精神,是青春的象征。

这些争论的效果如何呢?对于三家公司来说,那就是赚翻了!

像原本没出名歌手戴晴、柳菲菲、杨星和刘安然这几位,靠着这一轮包装迅速成了全国性的年轻偶像,这是一种奇迹。

人生第一次发专辑,在激烈的竞争中,正版销量轻松过百万,未来还会更高。这是国内歌坛从未出现过的状况。

他们背后的公司注定要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