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反对声音!(2 / 2)

鹰视狼顾 张通明 2270 字 23天前

所以如果叶明盛强行推广,大家一定会向叶明盛上书谏言的,这样一来自己就无需劝谏了························

························

························

夜晚易京崔府,书房中

在煤油灯昏暗灯光的映照下,崔绍神情复杂的看着面前的奏本,他不知道这份奏本,对现在的大周来说是一剂良方,还是一剂毒药!

作为大周朝廷的户部尚书,以及实际上的大周首辅,叶明盛经济改革的具体实施人,崔绍是整个朝廷中最清楚叶明盛想法,和叶明盛雄心壮志的人!

崔绍知道叶明盛尽管有时候表现十分的现实,但这位叶大帅的骨子里仍旧是一个有些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他想要开创一个伟大的盛世做一些别人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就是这样的雄心壮志让叶明盛带领着奉武军一路走到了今天,从一个辽阳丰州的小藩镇,成长为了如今一统天下的易京朝廷!

然而现在的成功不代表未来都是成功的,尽管崔绍熟悉叶明盛的风格,知道叶明盛会在这件事情上十分的谨慎,就像叶明盛只是在空山县进行试点一样,叶明盛不会立刻将其在整个天下普及。

但是崔绍仍旧不看好叶明盛的这个想法,他认为叶明盛这是在与所有既得利益者为敌!

虽然不看好,但是崔绍却也不能否认这个想法是十分具有开创性的,作为户部尚书他很清楚一旦这个ZC得以落实,那么不仅现在困扰易京朝廷的财政问题,立刻就会迎刃而解,国力也将会得以蒸蒸日上,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景虽然看似很美好,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实在是太过危险,稍有不慎便是前功尽弃,万劫不复,崔绍真的不想看到叶明盛踏上这条路!

虽然对叶明盛的感情很复杂,两个人既是君臣,又是亲戚,不过相较于前面两层关系,崔绍更认为叶明盛是自己的伯乐,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心中的壮志难酬,所以他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平台,让自己尽情的施展平生所学!

追随奉武军这些年,崔绍每一天都过的很疲惫,每天天刚刚亮便起床,梳洗之后便是来到衙门投入到工作当中,晚上天彻底黑了才回家,基本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在如此中度过!

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崔绍的内心是充实的,他亲眼看着奉武军一点一点的成长,走到了今天这一地步!

诚然目前财政问题仍旧困扰着易京朝廷,但是崔绍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相较于进行颠覆性的税收改革,只要叶明盛愿意付出一些代价,那么易京朝廷完全还有更稳妥的办法!

想到这里崔绍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要给叶明盛写一封信来讲述自己的想法。

崔绍不知道自己这么做会不会触怒叶明盛,但是他认为作为户部尚书理应做一些他认为对的事情!

崔绍认为叶明盛有这样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在接连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后,这些胜利冲昏了叶明盛的头脑,再加上侍从司那帮迎风拍马,阿谀奉承的小人,不停的向叶明盛进谗言,所有才会让叶明盛的头脑不复往昔的理智,冷静,产生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主义的想法!

所以他崔绍作为户部尚书要直言犯谏,要向叶明盛陈说利弊,让叶明盛回到现实当中·······················

一炷香之后崔绍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看着自己写给叶明盛的信,心中也是保存着一丝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他心目中尽管叶明盛有时候比较固执的,但叶明盛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劝说的人,他十分希望叶明盛能够将自己这一番肺腑之言看进去悬崖勒马为时不晚!

就在崔绍将信装进信封之中,准备让人八百里加急交给叶明盛之时,老管家崔福却是走了进来禀告道:

“老爷,航公子有事求见!”

“让他进来吧!”

在崔绍的授意下,崔航很快便是走进了房间中,向着崔绍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三伯!”

崔绍微微额首便是问道:

“这么晚了你可是有什么事吗?”

崔航闻言旋即说道:

“大夫人派人送来消息,说是关于阶梯税率的事情希望大伯您能够出面劝一劝大帅!”

尽管崔绍很欣赏自己的侄子崔航的才华,并且用提拔崔航的方式来警告大儿子崔子博,让崔子博有一些危机感专心于仕途不要在和那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了!

但讲真说一句心里话,崔绍之前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让崔航来继承崔家,在他预想的设想中一直是让崔子博继承家族,然后崔航辅佐崔子博,堂兄弟二人相辅相成,共保崔家门楣不堕!

然而在崔子博身染花柳,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崔绍尽管心疼无奈,但是也不得不做出了有利于家族的决定,开始将侄子崔航当做家族继承人来培养,为此崔航也是将和安妙依传递消息的工作交给了崔航。

此时听着崔航所说,崔绍并没有任何意外,对于安妙依的反应他早就在意料之中旋即便是说道:

“你让大夫人放心,我已经给大帅写好信了,这件事情我不会坐视不管的····················”

崔航点了点头道:

“我明天就找机会通知大夫人!”

说完崔航又是有些关切的问道:

“三伯!大哥他的病情好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