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图穷匕见!(2 / 2)

鹰视狼顾 张通明 2284 字 1个月前

对高贞吉来说他和慕容玉良在派系上存在斗争,所以即便他和慕容玉良同样面对一个问题,他也没必要和和慕容玉良站在统一战线上,他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看看慕容玉良和孙秀全谁能笑到最后!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最开始叶明盛在康阴的时候,高贞吉并没有向叶明盛进行弹劾,而在叶明盛抵达寿春后,高贞吉也是焦急的观察着风向的变化!

当谢文俊之案爆发后,高贞吉在意识到慕容玉良完蛋之余,也是不由慨叹孙秀全的老谋深算!

而在得知慕容玉良并没有向叶明盛弹劾孙秀全,而孙秀全也没有拿谢文俊一案死咬着慕容玉良不放后,高贞吉也是意识到这两个老家伙达成了某种政治默契!

当时想到这一点后,高贞吉虽然无奈但也是打算放弃了弹劾的打算,毕竟慕容玉良都放弃了,他一个人进行弹劾恐怕是孤立无援,孤掌难鸣,到时候被反咬一口他也会很难受!

然而当叶明盛将孙秀全调任荆楚布政使,让他暂代淮南按察使的消息传来,高贞吉也是精神一震自认为揣摩到了叶明盛的心意,而刚刚的那一番话,正是高贞吉的抛砖引玉·····················

叶明盛沉吟片刻向着高贞吉问道:

“淮南按察司我准备交给你了,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面对叶明盛的问题,高贞吉仍旧是不假思索的讲道:

“大帅,我准备以伍甲为突破口,他是孙秀全这些年在按察司的重要帮手,孙秀全的很多事情都是经他手做的,只要能够把他摆平,接下来的事情一切都好办了!”

叶明盛闻言淡淡的说道:

“这伍甲追随孙秀全多年,对孙秀全忠心耿耿,你觉得你能够摆平他?”

高贞吉认真的回答道:

“树倒猢狲散,伍甲会斟酌好利弊的,而且据我所知他很不满窦开当上了这个副按察使,孙秀全离开寿春之前,曾想要让他们两个握手言和,结果却被伍甲拒绝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

“孙秀全和他的侄子孙贵,这些年在淮南草菅人命做了太多的坏事,尤其是他侄子孙贵的赌坊,更是一个害人的魔窟,这些年多少人家被这个魔头逼的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而孙贵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完全就是孙秀全在包庇他纵容他!不杀孙贵孙秀全不足以平民愤!”

听着高贞吉斩钉截铁的声音,叶明盛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向着高贞吉吩咐道:

“这件事情我交给你了,我会让赵文涛帮你!”

“我对这件事情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扩大化!”

“高贞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叶明盛此话一出,高贞吉也是不由神色一僵,但是在叶明盛的目光下他还是点了点头应允道:

“大帅,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听到这个回答后叶明盛也是微微额首,然后又是勉励了高贞吉两句,便是让高贞吉离开了。

结束了和高贞吉的会面后,叶明盛本想要休息休息,算上之前处理公文奏本,他已经差不多连续工作三个时辰了,身体和精神皆是有些疲惫。

然而叶明盛刚躺在床上想要趴一会直直腰,宋海波便又是拿着一沓奏本走了过来,看着躺在床上的叶明盛,他一时间也是有些不知道是不是要向叶明盛禀告,见此叶明盛便是吩咐道:

“海波,你给我念念上面写了什么!挑重点的念!”

宋海波闻言也是开始念道:

“大帅,最重要的是统调处送来的消息,武藤祯昭已经被杀了!”

“你说谁被杀了?”

“东岛丰臣幕府三大佬之一的武藤祯昭!”

小主,

尽管宋海波又重复了一遍,但听到这个消息的叶明盛还是有些难以置信旋即反问道:

“他是怎么死的?”

“启禀大帅,根据王赫送回来的消息,幕府和北条家渡边家的战斗让东岛陷入了非常严重的内耗,武藤祯昭一直想要阻止战争的继续,但是在石原信的坚持下,战争始终无法真正停止,这也让武藤祯昭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

“所以为了结束这场东岛内战,武藤祯昭派了手下忍者刺杀主战的石原信,但是刺杀行动失败了,石原信率兵返回了平安京,斩杀了包括武藤祯昭在内的千余名武藤族人!”

听到这个消息,叶明盛也是不由微微皱眉,他尽管和武藤祯昭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一些渠道,他也是了解过一些这位破局传奇色彩的丰臣幕府大佬,所以他对这位裴智秀的生父感到一丝的好奇!

原本叶明盛还想着拿下东岛后,活捉武藤祯昭以及他的武藤家,将其交给裴智秀处置!

然而没想到世事无常叶明盛还没有来得及出手,这个武藤祯昭就被他们自己人给干掉了,这还真是让人有些唏嘘!

对武藤祯昭的死,叶明盛其实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裴智秀的反应!

尽管和自己在一起时,裴智秀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位生父,但是叶明盛能够感受到裴智秀对她这位生父感情还是挺复杂的!

正因如此叶明盛才是想要将武藤祯昭活捉,然后将其交给裴智秀来处理,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看着叶明盛皱眉的样子,宋海波试探着询问道:

“大帅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裴夫人?”

叶明盛闻言沉吟了一下淡淡的说道: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会我给她写信告诉她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