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长城(1 / 2)

断刃行 别动我黑眼圈 1755 字 3个月前

秦国的西边边境,一道雄伟,绵延几千里的长城昂扬的矗立在那里。长城脚下,是一片荒凉的大地。

虽然荒凉,却有着人类的聚集区。

长城脚下,有着大秦时期的古建筑,但随着大秦的覆灭,这里就破财了,又因为各种原因人越来越少,后来有在大乞王朝的时候彻底没人在这长城脚下生活。

但在大乞王朝末期,这里又开始有人在此聚集,原因尽是有人在长城的另一边发现了宝藏,什么价值连城的石头,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还有传言在那边有着上半身赤裸的蛇蝎美人。

随着大唐王朝的李剑仙三进二,使得人们更加相信长城的背后有什么,不然以李剑仙的实力,寻常东西可吸引不了他,那会是什么东西?仙界之物,所以关于李剑仙最后一次去了长城背后没有回来,不是失踪了,而是成仙了。

总之各种传闻数不胜数,当然,光靠传闻还不使他人前赴后继,而是真的有人从长城背后带回了他们所谓的宝藏。

破旧的古建房屋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一些好的已经被各种势力占据,他们成为寻宝之人的聚集地,三教九流,什么都有,实力也参差不齐,在这里,三境之人比二境之人还多。

到达三境,欲要破四,很是看天赋,天赋平平之人,大概率一辈子都会困在三境,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得到想要的又会追求更好的,很多人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既然天赋不行,那就富贵险中求。

其实三境,在江湖上已然是可以开宗立派了,那些大宗门,也不过是四境坐镇。当武道到达了五境,即使他之前是某个宗门之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宗门,真的成为一个江湖上的浪迹人,除了三教势力之外。

寻宝人聚集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的同伴之后便会结伴而行,穿过那仅有一人高一人宽的门洞,虽然这样看来憋屈,但这是他们唯一到达长城背后的途径。

翻越长城?可以,除非你轻功很是了得,不然这几十丈高,几乎没有任何附着点的长城,根本上不去。

而在今日,就有四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以最优雅的方式登上的长城之上,一人抱着一美人,踏着飞剑,扶摇直上之姿态,飞上长城。而另一人,同样是抱着一个美人,甩出一刀,暴力一跳,一之前那刀为踏板,再次借力一跳,就登上了长城之上。

几人的出现,让不少人纷纷猜测他们的身份,他们不仅惊讶他们的武功,更惊讶于他们的年龄。

.......

长城之上,陈陌四人踏足这巨大石块垒积的地面,即使过了漫长的岁月,这里依旧没有太多破财的痕迹。长城建造在大秦覆灭后成了一个未解之谜,它是用什么建造的,如何建造的,为什么建造的等等,如今没人知道,也没有一本古籍记载。

“当年秦皇焚书坑儒,把记录长城的一切都烧毁了,也不知道那位第一个实现大同的皇帝这般做的意义在哪。”言羽抚摸着古老的城墙,感慨着。

“城墙的建造是为了抵御外敌,而这巍峨的长城,一定是为了防止什么,在那边,一定有什么可怕的东西,要用这么高这么厚的长城地方。”郝忈指着长城另一边的一望无际的黄沙,说道。

“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要让那秦皇把那段历史宁愿给抹掉也不想后人知道?”洛砚也好奇的问着。

“没有答案,或许亲自去走一遭才知道。”郝忈说道。

“不是有很多不怕死的人前去寻宝了吗,没带回一点有用的消息?”陈陌问着,眼睛遥望着黄色的大地,眼光像被什么吸引了一般,有些挪不开的样子。

郝忈嗤笑一声,说道:“这些乌合之众,当初拿他们练手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没有真正的胆量,虽然去到了长城的背后,也进入了那黄沙之地,都不过是搏个名声,或者做些蝇营狗苟之事。”

陈陌听着他这么一说,也大概明白了他所说的事,就像某些人吹嘘和某某高手切磋过一般,自己有过一趟这长城背后的黄沙之地。陈陌理解不了这走一趟黄沙之地,有什么好吹嘘的?

郝忈似乎看出了陈陌的疑惑,嘿嘿说道:“你不了解,我告诉你,走一趟黄沙之地,就像走一趟鬼门鬼,见识过鬼门关而不死,当然值得吹嘘一般。”

“当然,这只能骗那些脑袋不聪明的,像你我这样的人,当然觉得幼稚无聊。”

“我跟你说,这些人走过鬼门关回来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踏足真正的黄沙之地,要是真的踏足黄沙之地,他们根本就回不来。”

陈陌看着他那不屑的样子,问道:“你去过?”

“没,但我师父去过。”郝忈说道。“那时候我还不是师父的弟子,他就去过了,他是去了那一趟之后,才收了我做弟子,有一段时间,我和师父经常在这城头之上欣赏那片地方。”

“我也问过师父,那边有什么。”

“有什么有什么?”言羽兴奋又好奇的问道。

“什么都没有。”郝忈说道。

“啊,不会把?”言羽不相信。

“真的,师父当时跟我说的就是这样。”郝忈肯定的点头说道。“师父说他向深处去了好久好久,一路上,除了那一成不变的黄沙,什么都没有,但他想回头的时候,发现,他迷路了,即使飞到很高很高的地方望去,依旧是黄沙之地,看不到任何不同,就连这长城的踪迹都看不到。”

“师父说他被困在那里差不多一个月,后来他是怎么回来的都不知道,他还以为要葬身在那里了,他跟我说起这事的时候还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