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处长说:“成,那就听领导安排……”
陈道明的问题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
一年后,陈道华工程师培训回来以后,就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成了行业冲压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的专家,也是难得的人才,安庆山的板没有拍错。
摩托车一分厂的故事还真不少。
安庆山到厂里上班的第三天,又有一位员工来敲门。
安庆山就问他有什么事?
这位员工自我介绍说他叫郭大明,是研究所试验室主任,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等工作,希望安庆山能批准他考驾驶本。
安庆山听了以后真是无语,专业试验室的主任竟然没有驾驶本,怎么拍板评价产品的行驶和操作性能?
安庆山立即安排厂办,让他们立即为这位郭大明安排考驾照,并研究一下今后相关制度如何改进。
不久后,“刘家庄摩托车制造集团”将一分厂改为“燕京汽车制造厂”。
安庆山在“京汽”的管理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不管是总工也好,还是后来集团副总也好,每天的工作都很忙。
要经常到车间现场调研,要看一下每天生产出的新车质量如何,要批示文件,特别是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经理办公会,研究公司的运营和解决相关问题,为了了解公司情况和解决公司的一些难题,还要找一些干部谈话。
涉及规划发展的大事不少,与企业运营直接相关的小事也不断,当然“京汽集团”长远的发展和改革也一定要考虑。
刚开始“京城汽车”公司成批量的产品就一个“京驰—100”,生产批量还不够大。
汽车是讲究规模的,那么怎么扩大产品范围、扩大规模,怎么寻求“燕京汽车”取得更大发展,是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
于是,产品创新、开展技术改造扩大公司实力和探讨各种方式的合资合作,成了当务之急。
安庆山一直和大家一道,坚持抓产品创新,下大力气抓开发“京城-200C”,及其他新产品开发,还是取得不少成果。
他们还积极探讨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先进的SUV新车,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探路和打基础。
为了支持产品创新,把产品创新落实到实处,自从安庆山到了“京燕京汽车”后,马上就开始讨论公司发展,讨论公司技改项目决策。
“燕京汽车集团”的老董事长刘建国在汽车集团成立后,带领车制造厂的广大职工,利用合资留下的部分,开展了辉煌的二次创业,自主开发了“京驰系列”,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并再次迎来了企业的大发展,这也为“燕京”汽车工业后来的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刘建国董事长当时也提出在高新区发展整车,并提出“十万辆,三步走”的目标。
随着公司各项工作理顺,产品开发取得进展,原有的装配线已经不适应,急需更新改造。
经过讨论,“燕京汽车集团”下决心改造了总装厂的装配线,花钱不多,但保证了新出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新总装线落成大家都很高兴。
后来“燕汽”在市场上刮起的红极一时的“勇士越野”车,就在这个新线上下线,改造还是起了作用。
在安庆山的提议下,公司还决定全力支持汽车工业大学毕业的谢晓娟博士等开展计算机项目,他们干的也很出色。
1994年3月“燕京汽车制造集团”的《汽车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CAD)》项目荣获燕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燕汽”总公司支持工具分厂花1500万元购置数控铣,冲压模具制造水平一下子提高不少;
建设了第三总装厂等,都是那几年“燕汽集团”在“京西资本的”雄厚财力下投资的。
1997年4月,第三总装厂正式投入生产,具备了年产十万辆“勇士”汽车的能力。
这些项目提高了“燕汽”集团的实力,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1998年初春,燕京汽车集团迎来历史性时刻。
在第三总装厂投产一周年之际,首批出口中东的2000辆“勇士越野车”在津港装船启航。
安庆山站在码头眺望远去的货轮。
这位当年从北齿调来的技术专家,如今已成为带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头人之一。
随着国际订单的激增,“京汽”集团开始筹建海外事业部。
曾在倭国进修的陈道华被破格提拔为技术总监,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液压成型工艺,使车门一体成型时间缩短了40%。
初夏的董事会上,刘建国董事长宣布启动“双百万工程”:五年内实现整车年产能百万辆、年营收百亿元。
为此,集团与德意志著名设计公司联合成立了“夏欧汽车研究院”,谢晓娟博士出任数字化研发中心主任。
在奠基仪式上,安庆山看着工地上林立的塔吊,想起七年前初到摩托车厂时那个简陋的办公室,不禁感慨万千。
市场部的数据显示,“勇士“系列已连续18个月占据国产越野车销量榜首。
1998年5月28日至31日,“燕京”汽车公司成功举办了“98夏国第六届燕京轻型越野车大奖赛”。
客观地说,虽然当时认识没有那么高,拉力赛确实开创了夏国汽车品牌传播的先例,也拉动了“燕京汽车工业制造集团”的整车销售,这次拉力赛让人难忘。
“燕汽”为大奖赛提供了30辆“勇士”越野车,并负责参赛车辆的维修工作。
这些参赛车辆经受住了拉力赛的严格考验,大赛顺利举办成功,Y视台、夏国体育报、夏国汽车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比赛进行了报道,各方反映很好,评价很高,给“燕汽”的对外形象添彩不少。
车手们当时参赛的决心都很大,而且参赛的一些年轻的车手后来有的成长为了国内著名车手。
1998年盛夏,燕京汽车集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越野车大奖赛的成功举办后,集团接到了来自J方的特殊订单——为边防部队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军用越野车。
安庆山立即组建专项攻关小组,由陈道华带队前往高原进行实地测试。
三个月后,改良版的“铁骑-2000”军用越野车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完成了极限测试。
这款采用新型涡轮增压发动机和耐寒材料的车型,在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下仍能正常启动,其出色的性能让军方代表赞不绝口。
首批3000辆订单的签订,标志着燕京汽车正式进入J用车辆领域。
(本章完)
(https://www.mbaoga.cc/23082_23082809/46792230.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