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那就加大装药(1 / 2)

虽然没有实践,可是理论上的东西两人还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可以说,在这方面,高振东除了先知先觉,见多识广的优势之外,在这两人面前还是个学生。

听完高振东对原理的分析,两人在脑袋里已经分析完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了,甚至他们想到了更多。

齐工倒是暂时只要做好反舰导弹就好,可是在单位负责和参与多项工作的邱总,要考虑的就多了。

他非常敏锐的意识到,这个技术,不管暂时能不能搞好,都是未来重要的导弹制导技术方向,其应用前景,远远不只是反舰导弹这么简单。

别的都不用高振东继续说,也别说能不能要得到DJS-60D,就凭高振东这一席话,这一趟就无比超值。

甚至他都已经放下其他事情,直接就开始讨论起这个技术的利弊来了。

“这个方式,陀螺仪是直接安装在弹体结构上,随弹体运动,对陀螺仪的动态范围要求,比平台用的要大不少。”

高振东点点头:“对,不过这個不算太大的坏处,尤其是相对它带来的利益来说,而且反舰导弹的运动轨迹并不剧烈,适当改进陀螺仪,加上优化一下弹道剖面,哪怕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也是能够解决的。”

实际上,越剧烈的的运动轨迹,越适合捷联惯导,因为没有平台系统,无需考虑框架锁定的问题,所以捷联惯导相比惯性平台系统,反而是能全方向工作的。

高振东前面说这个话,主要是为了解决短期内还不知道能把陀螺仪的动态范围做多大的情况下说的。

“嗯,有道理,不过这个方式,运算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与惯性平台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简单转换就可以用于制导不同,捷联惯导是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才能输出控制信号,从原理上就涉及到大量的差分方程的计算。

这也是没有小型化、微型化的计算机之前,各种战术导弹在惯导这一块普遍用平台惯导的原因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吧。远的不说,赤剑-73上面,就有一个小型的惯性平台。

这算是一个用技术优势换取性能特性的典型,必须有先进的计算机,才能用这个技术来降低系统复杂度、成本、维护、工作条件改善等等一系列特性的优化。

不过说到这里,邱总自己都笑了,这不就是DJS-60D的长处嘛,我们说起这个事情,不就是因为有了它的计算能力,又不知道怎么用才引出来的,这个问题,略过略过。

“这个技术在现有条件下,累积误差来源多、累积量大,还是要有好陀螺仪才完美。”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画画了一会儿,邱总说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

不过这个问题,齐工却不在意:“邱总,你涉及的是很多种型号,要考虑周全,可是对于我来说,我就一个反舰导弹,没那么复杂,我这儿还有雷达末制导呢,惯导大差不差就行。”

如果说其他导弹为了解决误差方面的问题,尚需在陀螺仪那头付出不小的努力和改进的话,那对他来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个技术还真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相当一部分的误差,可以在对陀螺仪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标定后,在计算机的计算过程中中进行补偿,而不需要对陀螺仪本身动大手术。

大概就是,我知道这玩意本身的误差是多少,我也知道运动过程中带来的误差是多少,诶,我在运算过程中把这些误差给算回去。

这种技术手段,在没有真正的弹载计算机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几乎到了没有实用价值的程度。

邱总笑着开玩笑:“老齐啊,你这个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要不得啊,哈哈。”

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好。

这不废话嘛,这情况,换谁谁的心情都坏不了。

这番讨论,苏卫华完全插不上嘴,作为单位才分配不满一年的新丁,又不是参与惯导这一块儿的,他连平台惯导还没整利索呢,整个高度计都已经够让他忙活了。

他只是满心佩服的看着高振东随随便便一席话,就让自己的型号总师和子系统总工陷入了狂喜之中,就地开起技术研讨会来了。

比不了,真比不了。

这个老同学,完全没有创作瓶颈。

几个人就这么讨论了好一会儿,邱、齐二人才一脸满足的放了一下手中的钢笔。

“高顾问、老齐,这个思路好,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去搞,别的不说,我估计减重的程度,要用百公斤这个级别来算。”

“邱总,不只这些,就凭这,导弹的反应速度就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惯性平台的准备时间就已经大大下降了,其他制造维护上的好处,更是一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