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叹了口气:“玄德啊,我又何尝不知。但如今这乱世,徐州如一叶扁舟,风雨飘摇。萧逸军战力强盛,我徐州军难以与之抗衡。若战,百姓必受苦。我实在是左右为难。”
刘备还想再劝,此时陶谦的管家进来禀报:“主公,诸葛瑾使者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陶谦心中一动,说道:“请诸葛使者进来。”
诸葛瑾走进大厅,看到刘备等人在,心中明白他们在商议何事。但他不动声色,向陶谦行礼后,说道:“陶公,在下得知刘备将军在此,实乃幸事。刘备将军以仁义闻名,想必也不愿看到徐州百姓遭受战火。萧逸将军亦敬重刘备将军,若陶公归降,萧将军愿与刘备将军携手合作,共图大业。”
刘备冷笑一声:“诸葛瑾,你莫要在此花言巧语。我刘备只知忠义,岂会与你等同流合污。”
诸葛瑾微微一笑:“刘备将军误会了。萧将军之意,是希望天下英雄能齐聚麾下,共同为百姓谋福祉。将军若能放下成见,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陶谦看着刘备与诸葛瑾的针锋相对,心中愈发纠结。他深知这两人背后所代表的势力与利益,无论偏向哪一方,都可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小说免费大全
陈珪在一旁思索片刻后,开口道:“主公,此事关乎重大,不妨召集徐州城内诸位将领与谋士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再做定夺。”
陶谦点头称是:“珪公所言甚是,就依此办。明日召集众人议事。” 原著小说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备等人见状,也不便再多说,行礼后告退。诸葛瑾则回到馆驿,继续谋划应对之策。他深知明日的议事将是关键,必须要在众人面前充分展示萧逸的优势与诚意,同时化解刘备等人的反对意见。
次日,徐州议事厅内众人齐聚。陶谦坐在主位,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商议萧逸将军使者前来劝降之事。此乃关乎徐州生死存亡之大事,望大家各抒己见。”
刘备率先起身,抱拳行礼道:“陶公,刘备以为徐州有山川之险,且城中粮草充足,军民齐心。若我等坚守,萧逸军未必能轻易破城。再者,徐州百姓皆对陶公忠心耿耿,岂会愿意归降他人。我等应联合周边志同道合之士,共同抵御萧逸,保徐州一方安宁。”
诸葛瑾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刘备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却忽视了如今的大势。萧逸将军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司隶、豫州皆已纳入其版图,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且萧将军以仁义治军,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欢迎。徐州若负隅顽抗,一旦城破,玉石俱焚,百姓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而陶公若归降,萧将军已承诺保徐州百姓安宁,陶公依旧可治理徐州,此乃两全之策。”
这时,徐州将领曹豹站出来说道:“诸葛使者,你说萧逸将军仁义,如何能信?万一他只是为了骗取徐州,日后反悔,我等岂不是悔之晚矣。”
诸葛瑾早有准备,他环顾众人,缓缓说道:“诸位可曾听闻萧将军在司隶之战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安抚百姓。在豫州亦是如此,轻徭薄赋,鼓励农耕。若不是心怀天下百姓,怎会如此行事?再者,萧将军麾下有诸多贤能之士,皆以忠义为本。若将军失信,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又如何能成就大业?”
众人听了诸葛瑾的话,陷入沉思。陶谦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战争的残酷,若能避免战火,保徐州百姓平安,归降似乎也是一个可行之策。但他又担心刘备等人的反对,以及萧逸日后是否真能遵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