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率领大军回到洛阳,城中的混乱愈发严重。他径直来到皇宫,召集百官,满脸怒容地吼道:“本太师决定迁都长安,这是为了大汉朝的长治久安。你们这些百官,必须随我一同前往,不得有任何异议。”
百官们面面相觑,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太师,如此大规模的迁都,劳民伤财不说,洛阳乃是祖宗基业,怎能轻易舍弃?还望太师三思啊。”
董卓冷笑一声:“哼!你这老东西,懂什么?如今联军压境,洛阳已不安全。本太师这是为了保护天子,保护你们。若有违抗者,军法处置!”
说罢,董卓便命士兵将百官驱赶出皇宫,开始准备迁都事宜。同时,他下达命令,让士兵在洛阳及附近地区强制百姓迁徙。一时间,洛阳城内外哭喊声震天。
大街小巷中,士兵们如狼似虎地闯入百姓家中,将人们从屋子里拖拽出来。一位母亲抱着孩子苦苦哀求:“军爷,我们不能走啊,家里还有病人,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 但士兵们毫不留情,一鞭子抽在母亲身上,孩子吓得大哭起来。人们被驱赶着向城西集合,一路上,老人和孩子摔倒后被后面的人群踩踏,凄惨的叫声不绝于耳。
在通往长安的道路上,百万人口如同蝼蚁般被驱赶前行。由于缺乏足够的食物和水,许多人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边。路边的田野里,到处是饿殍遍野的景象,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已经开始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一些百姓为了一口吃的,不惜相互争抢,甚至大打出手,整个场面如同人间炼狱。
一位大臣看到这悲惨的场景,忍不住对董卓说:“太师,这样下去不行啊,百姓死伤太多,会引起天怒人怨的。”
董卓却不屑地回答:“哼!这些贱民,死了就死了,能为迁都大业做出贡献是他们的荣幸。”
而董卓本人则留在洛阳,指挥士兵焚毁宫室。火焰在洛阳城中肆虐,吞噬着一座又一座华丽的宫殿。昔日金碧辉煌的皇宫,此时浓烟滚滚,火舌舔舐着梁柱,瓦片在高温下炸裂,四处飞溅。宫中的珍宝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些精美的壁画、雕刻也在烈火中扭曲变形。
皇宫周围的居民区也未能幸免,火势蔓延开来,人们惊慌失措地逃命。一位老人望着自家燃烧的房屋,老泪纵横:“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好好的家就这么没了。”
与此同时,董卓命牛辅去开掘皇帝与百官的坟墓。牛辅带着一群士兵来到皇陵,士兵们挥舞着锄头和铲子,开始挖掘。随着坟墓被打开,一股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陪葬的珍宝被一件件取出,士兵们眼中闪着贪婪的光。
当挖掘到皇帝陵墓时,一些大臣听闻消息赶来,试图阻止。一位大臣跪地磕头:“牛将军,这是对先帝的大不敬啊!掘墓之事,天理难容,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的。”
牛辅却嗤笑道:“哼!如今是太师说了算,你们这些老顽固,别来碍事。” 说罢,他继续指挥士兵挖掘。
另一位大臣抱住牛辅的腿:“将军,此举会触怒神灵,让天下大乱啊!” 牛辅一脚将大臣踢开:“什么神灵?本将军只听太师的。再敢阻拦,杀无赦!”
在挖掘过程中,有些士兵不小心破坏了墓中的文物和尸骨,现场一片狼藉。陪葬品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董卓的营地,而那些被亵渎的陵墓则成为了洛阳这场灾难中又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
随着洛阳宫室的焚毁和坟墓的挖掘,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城市彻底沦为了废墟,只留下无尽的痛苦和悲哀。
而此时的联军持续攻打虎牢关多日,虽损失惨重,但士气未减。萧逸看着眼前尸横遍野的战场,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他知道,不能再让董卓继续作恶,必须尽快攻破虎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