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发配幽州(1 / 2)

在远方,张燕带领着队伍在密道中艰难前行,他们肩负着黄巾的希望。周仓护卫着张宁,朝着幽州的方向疾奔,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坚定。

广宗城内,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刺鼻的血腥味和烟尘混合在空气中,令人作呕。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有朝廷军的,也有黄巾军的,他们的鲜血在地上汇聚成暗红色的溪流,缓缓流淌在大街小巷。幸存的士兵们在这修罗场中忙碌着,有的在救助伤者,有的在清理道路,偶尔还能听到伤者痛苦的呻吟声。

卢植站在城中心的一处高台上,望着这片凄惨的景象,眉头紧锁,满面愁容。他心中清楚,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但眼前这些黄巾军俘虏的处置问题却让他十分为难。若处置不当,恐生变数,可若是处置太过严厉,又于心不忍。

萧逸走上高台,看着卢植的背影,轻声说道:“卢将军,您在为俘虏的事烦恼吗?”

卢植微微点头,转身看向萧逸:“这些俘虏数量众多,该如何处置,实难抉择。若放了他们,恐日后再生叛乱;若杀了他们,又岂是仁义之举?”

萧逸环顾四周,缓缓说道:“卢将军,我有一想法。幽州地广人稀,这些黄巾俘虏大多也不过是一群吃不饱饭的可怜人罢了。不如将他们发配到幽州四郡,一来可以增添幽州人口,二来也可免造杀孽。他们若能在幽州安居乐业,想必也不会再兴风作浪。”

卢植微微皱眉,沉思片刻:“此计虽好,但朝廷那边…… 万一有人借此弹劾,说我们私放黄巾,该如何是好?”

萧逸微微一笑:“卢将军,我知晓您为人正直,心存善念,才敢提出此建议。若是董卓之流,我断不敢如此言语,否则定会给我定一个私收黄巾的罪过。但我们可将此事如实上报朝廷,阐明利弊,相信陛下会理解我们的苦心。”

卢植在高台上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犹豫和挣扎。他深知这一决定的风险,但看着城内的惨状,又实在不忍对这些俘虏痛下杀手。

过了许久,卢植停下脚步,望着远方,像是下定决心般说道:“罢了,就依你之言。我们即刻上书朝廷,希望陛下能准奏。在朝廷旨意未到之前,先妥善安置这些俘虏,不可虐待。”

萧逸点头道:“将军英明。我这就去安排,让士兵们将俘虏集中起来,分发食物和水,医治伤者。”

随后,萧逸和卢植走下高台,开始指挥士兵们行动。士兵们将俘虏们聚集在城内的一片空地上,起初,俘虏们眼中满是恐惧和愤怒,以为朝廷军要对他们不利。但当看到朝廷军送来食物和水时,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惊讶和疑惑。

一位年老的黄巾军俘虏颤抖着接过食物,眼中含泪:“我们…… 我们以为……”

萧逸走上前,说道:“你们不必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只要你们日后能在幽州安心生活,过往之事,不再追究。”

俘虏们听后,纷纷跪地磕头,口中高呼:“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在处理俘虏的同时,卢植也亲自写了奏书,详细说明了处置俘虏的计划和理由,快马送往洛阳朝廷。而广宗城在经历了这场大战后,开始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也在朝廷军的帮助下,收拾家园,重建生活。虽然战争的创伤依然深刻,但人们心中都怀揣着对和平的渴望,希望这一切苦难都能真正结束。

洛阳皇宫,金銮殿上,汉灵帝刘宏高坐龙椅,底下大臣分列两旁。一名小太监手捧战报和卢植的奏书匆匆步入大殿,恭敬地呈给刘宏。

刘宏展开战报,细细阅读,当看到萧逸斩杀张梁,卢植成功击败广宗城黄巾军时,龙颜大悦,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好!卢植、萧逸果然不负朕望,此乃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