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负责训练士兵的近战技巧,他手持青龙偃月刀,亲自示范各种招式,一招一式刚猛无比,士兵们目不转睛地学习,眼中满是崇敬。张飞则在另一边训练士兵的冲锋和对抗能力,他那豪迈的气势感染着每一个人,士兵们在他的指导下,气势如虹。
吴用也没闲着,他一方面安排细作潜入冀州,打探黄巾军情。这些细作都是精挑细选之人,他们乔装成各种身份,巧妙地避开黄巾巡逻,深入冀州各地。另一方面,吴用在城中招募新兵。告示一贴出,不少青壮年纷纷响应,他们或是为了报国,或是为了给家人报仇,都渴望加入萧逸的军队。吴用亲自把关,挑选那些体格健壮、心性坚韧之人。
同时,开仓放粮的行动也在有序进行。城中百姓排着长队,领取粮食。负责发放粮食的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一袋粮食都承载着希望。一位老者接过粮食,眼中含泪:“萧将军真是活菩萨啊,若不是他,我们真不知该如何活下去。” 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对萧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皇甫嵩率领大军一路南下,行军途中纪律严明。他深知粮草运输的重要性,特意安排了一支精锐部队保护粮道。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哨卡,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能迅速传递消息。
大军来到一处山谷,皇甫嵩下令原地休整。他站在高处,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对副将说道:“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可久留,待士兵们稍作休息,我们便继续赶路。”
这时,前方探子来报:“将军,前方发现一股黄巾军,人数约有数千,正在朝我们而来。” 皇甫嵩微微皱眉:“来得正好,传令下去,全军准备迎敌!” 士兵们迅速集结,摆好阵型,严阵以待。
刘宏在宫中,每日都焦急地等待着前方的消息。他时常召见大臣,询问军情和各地的情况。
这天,刘焉前来上奏:“陛下,关于安置流民之事,臣与吏部商议后,拟在各州郡设立‘抚民使’,专司流民安置、土地开垦等事务。同时,从国库拨出专款,用于购买种子和农具。” 刘宏点头同意:“刘爱卿用心了,此事尽快落实。”
蹇硕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这国库的钱可不能随意乱花啊,万一前线需要更多的钱粮,可如何是好?” 刘宏瞪了他一眼:“休得胡言,若不安抚流民,恢复生产,即便平定了黄巾之乱,我大汉也难恢复元气。” 蹇硕低下头,不再言语,但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阻止刘焉的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此时,朝廷也在不断收到各地关于黄巾之乱的消息,有好有坏,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之中。
在涿郡,新兵招募工作进展顺利,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加入了萧逸的军队。吴用将新兵们分成小队,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领训练。训练场上,新兵们从最基本的体能训练开始,逐渐学习兵器使用和战术配合。
萧逸时常巡查各个训练点,与士兵们交流,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和需求。有一次,他看到一名新兵在练习射箭时姿势不对,便亲自上前指导:“拉弓需稳,发力要从背部和手臂协同,你看,像这样。” 说着,萧逸拿起弓箭示范,一箭射中了远处的靶心,周围的士兵们发出一阵喝彩。
关羽和张飞也加大了训练强度,除了日常的训练项目,还设置了模拟实战演练。在一次演练中,关羽带领的小队与张飞带领的小队相互对抗,士兵们都使出浑身解数。演练结束后,关羽和张飞分别指出士兵们在战斗中的优点和不足,让他们能更好地改进。
开仓放粮持续了多日,涿郡及周边的百姓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一些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军队送水送饭,表达对萧逸军的感激之情。萧逸对百姓们说道:“大家的心意我们收下了,但你们也要好好生活,等战乱平息,我们一起重建家园。”
同时,吴用派出的细作陆续传回了冀州黄巾的情报。冀州黄巾人数众多,分布在各个郡县,其中以巨鹿郡的黄巾势力最为庞大,。萧逸与吴用、关羽、张飞等人根据情报开始商讨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