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孔子的这一主张得到了三桓的拥护。当堕三都的行动开始后,三都已堕其二,季孙氏的费城和叔孙氏的郈城先后堕除,收其甲兵。
季孙斯很快意识到了孔子的真实意图。他明白,一旦三都被毁,三桓的根基也将被彻底摧毁。于是,季孙斯决定采取反击措施。他暗中联络其他两家大夫,共同抵制堕三都的行动。
随着季孙斯的表态,孟孙氏首先坐不住了,他们人开始出来搅局。孟懿子的儿子仲孙彘(孟武伯)坚决反对堕成,并给出了理由:“成邑是鲁国的北大门,如果成邑被堕除,那么鲁国北疆将失去屏障,齐国军队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鲁国的国都。而且,成邑对于我们孟孙氏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家族的保障,如果失去了成邑,我们孟孙氏也将不复存在!”
鲁定公当然不能接受这个说法,此时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完成堕三都的行动,于是派出军队去攻打成邑。然而,孟孙氏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鲁定公的军队最终未能攻克成邑,堕三都的计划也由此宣告失败。
自那以后,以季孙斯为首的三桓与孔子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双方正式撕破脸皮。曾经的盟友如今反目成仇,彼此对立。这一变化不仅令鲁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更为复杂,也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更深层次的动荡之中。
季孙斯等三桓家族原本对孔子抱有一定期望,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孔子的主张和行动与自己的利益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逐渐演变成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破裂。而对于孔子来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拯救鲁国。然而,现实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折。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各方势力都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季孙斯等三桓家族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拉拢其他贵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与此同时,孔子则依靠自己的学生和支持者,努力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但由于三桓的阻挠,他的改革计划难以实施,使得鲁国的政治局势更加混乱不堪。
面对这样的局面,鲁国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开始动荡不安。
季桓子这个人,一边在鲁定公面前说孔子坏话,让鲁定公对孔子产生不满和怀疑,另一边呢,自己却过着极其奢侈和放荡的生活。
次年(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东边的齐国见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终于坐不住了,准备对鲁国来一个釜底抽薪。齐景公令大夫黎弥从国内挑选了80名美女加以精心训练,准备在鲁定公生日那天献上。
季桓子这个老色偷偷去年溜去见80名美女,搞得哈喇子都流出来了。不光如此,他还怂恿同样好色如命的鲁定公接受了那80名齐国美女和120匹骏马,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完全不理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