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恢复身份(1 / 2)

南昭宁静静地站在府门前,微风轻拂过她的发丝,带来一丝凉爽。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和坚定。

凌不疑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和期待。他知道,南昭宁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子,总觉得南昭宁面具下会有一份惊喜,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期盼什么。

从程始的反应来看他并不知道董仓管倒卖军械一事,确认之后,凌不疑让人将董仓管押入廷尉府。随后对南昭宁说道:“南将军随我一起进宫吧,想必圣上已经等着急了。”

南昭宁明白圣上等着急了是真,凌不疑想看她真实模样也是真。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凌不疑因血缘想要亲近的缘故,也有对未来的不安和担忧,在她看来凌不疑是凌益的儿子,她二人将来会不会刀兵相向,还有她多年未见的姑母。

她望了望天空,进宫势必会摘下面具,恢复身份。所有人就都会知道她还活着。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然而,她知道,她不能退缩。她是霍昭,十五年了,她要面对自己的过去,有些事应该结束了。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凌不疑说道:“好,一同前往吧。”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决心。

凌不疑点了点头,两人一同上马走向皇宫。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在那巍峨壮丽的大殿之上,金碧辉煌的装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光芒,仿佛诉说着王朝的威严与庄重。文帝端坐在主位之上,龙袍加身,面容沉稳而庄重,目光中透露出对朝政的关切与掌控一切的自信。

太子与三皇子分坐两侧,太子温润如玉,面庞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善良;三皇子则神情冷峻,目光深邃而锐利,周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殿内两侧,站立着诸多朝中重臣。太子太傅身着儒雅的长袍,目光中透着对太子的殷切期望;楼太傅则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而严肃。左大人身着朝服,脸上却隐隐流露出一丝得意与狡黠,此刻正迈步向前,准备参奏。廷尉府纪遵纪大人站在一旁,眉头微皱,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担忧。越侯气宇轩昂,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屑。崔风站在殿外候着,他虽是武将,但平日里总是一副柔和的模样,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儒将。

此时,殿内的气氛略显凝重,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左大人身上。只见左大人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陛下,臣有本启奏。凌不疑和南昭宁二人目中无人,对圣上竟有不敬之意。此等行径,实乃大逆不道,若不严惩,恐难以维护朝廷纲纪。”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崔风微微一怔,随即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陛下,南将军对圣上绝无不敬之意。左大人未曾见过南将军,如此诋毁,便给她扣上如此大的罪名,实在不合适啊,请圣上明鉴。”

太子也微微点头,温和地说道:“父皇,南将军刚刚得胜归来,第一次来都城,难免会有些不懂规矩。子晟也说了是有紧急军务,左大人此举,怕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三皇子目光冷峻,缓缓说道:“即便要论罪,也得等他二人回来之后,问清缘由,再做定夺。”

这时,小越侯不经意地轻笑一声,说道:“哼,崔氏家族出来的又怎会懂礼仪规矩?说不过去吧。谁都知道,南昭宁南将军,一首诗名满天下,又率兵击退匈奴,可是个文武全才呢,凌将军得圣上偏爱,恃宠而骄啊”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公公尖锐的声音:“凌将军到,南将军到!”这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殿门。

文帝心中早已盼着凌不疑的到来,听到通报后,立刻面露喜色,连忙下令:“快宣!”那急切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对凌不疑的重视与期待。

随着公公的一声“宣凌将军,南将军觐见”,殿门缓缓打开。凌不疑身姿挺拔,步伐稳健地走进大殿,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冷峻而坚毅的气息,仿佛带着战场上的硝烟与豪情。紧随其后的南昭宁,一袭红色铠甲,英姿飒爽,虽然戴着面具,但依然可见眼中透着坚定。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们,有惊讶,有疑惑,有期待。

二人一同进殿,凌不疑身姿挺拔如松,南昭宁英姿飒爽似风中劲竹。他们并肩而行,步入这金碧辉煌的大殿,至殿中央,二人一同行礼,声音清脆而坚定:“臣凌不疑/南昭宁参见陛下。”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帝端坐于主位,虽身处尊位,但此刻面对眼前这两位爱将,心中满是欣慰与慈爱。他微微抬手,说道:“平身吧,来呀,赐坐。”那语气中虽有威严,却更多的是对将士的关怀。

凌不疑在前,步伐稳健地走向座位,南昭宁自然地跟随其后。二人落座,身姿端正,眼神中透着对文帝的敬畏与忠诚。

小主,

文帝的目光先落在凌不疑身上,关切地说道:“子晟,你瘦了,黑了,这几年受苦了。”那目光中,满是心疼与不舍。凌不疑赶忙回应:“谢圣上关心。”而后,他看向南昭宁,眼中带着一丝赞赏:“南将军也是,一介女娘,战场搏杀,巾帼不让须眉啊哈哈!崔公教导有方啊,不足双十,已然是我朝大将啊。”

然而,这和谐的氛围却被左大人的一声参奏打破。他迈步向前,神色严肃地说道:“二位将军自持有功,不敬圣上,目中无人,该当何罪?”那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崔风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他紧紧地看着南昭宁,似乎想要从她的眼神中找到答案。南昭宁则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具下的眼神淡淡地看了一眼这位左大人,那眼神中流露着不屑与嘲讽,仿佛在说:“我南昭宁行事,岂容你在此说三道四。”

凌不疑见状,立刻起身行礼:“启禀圣上,臣查到军中有人倒卖军械,这也致使此次陇右平叛,多有伤亡,所以才急着去抓人,人已抓到,押入廷尉府了。南将军与臣皆为军中将领,自然也有所查探,这才与臣一同前往,请陛下恕罪。”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凌不疑向来不近女色,如今却与南昭宁一同进来,又毫不犹豫地为她说话。这让文帝不免多想,自己这个义子是不是有了别的心思。一直担忧义子婚事的文帝,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但看着眼前这两位爱将,他又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个时候治他们的罪。

于是,文帝笑着说道:“既是有军务在身,那便既往不咎,哈哈哈哈。”那笑声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化解尴尬的力量。

然而,左大人却着急地说道:“圣上,这。”他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文帝挥手打断。文帝的目光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就此打住,朕知我朝得此良将,实乃幸事。”

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文帝微微转头,目光落在南昭宁身上,眼中带着一丝好奇与慈爱:“南爱卿,朕听闻你战功赫赫,不知今年多大了?”那语气,仿佛是在询问一个晚辈的家常。

南昭宁有些惊讶,这话题转换得让她微微一怔。太子和三皇子以及殿上的众人却似乎都猜到了文帝的心思,太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三皇子则依旧面不改色,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其他人眼中也纷纷闪过一丝期待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