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娘的病真的是绝症(2 / 2)

她坐在床边,开始与母亲聊起日常琐事,努力让话题轻松愉快,她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分散母亲的注意力,不让母亲察觉到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不一会,爹和哥哥们都回来了。林琳看大家似乎没什么不一样的,知道他们已经商量好了,都会隐瞒真实的病情,不会让娘知道的。为了装的更像,爹和大哥装着也像平时一样继续去上班,其实是溜到医生办公室和张主任商量病情去了。二哥和林琳是继续上班。林琳尽管心里不舍得,也只好这样,她也害怕自己留下来会忍不住露出马脚。

中午,大家又都按时回到病房来见面。娘说,张主任来说了,就是胸积水,有炎症,让住院输液抽积水打药。还说,倒不是啥要命的病,就是不能耽搁。他们几个听了,纷纷说,听医生的,医生让干什么咱就干什么,住院就住院,娘正好休息休息。

“娘你赶紧好了,我还等着喝你做的面疙瘩汤呢!”林琳故意拉着娘的手撒娇。

“行,咱就听医生的!就是抽积水抽得我不好过。”娘无奈地笑笑。

“我们都来陪你,轮流来,给你打气。”大哥二哥也强颜欢笑。

“我也请好假了。我每天陪着你做治疗,让他们上完班轮流回来陪你。这行了吧?”连一向对娘比较淡漠的爹也破天荒地做好了安排。

从那一天起,林琳一家人的生活重心彻底转移到了为母亲治病上。林琳,这个平日里无忧无虑的女孩,如今每日奔波于单位、医院与家之间,不仅要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医院精心陪伴娘,还要不时回家处理好家里的事物,免得娘操心家里。尽管身心俱疲,但她的脸上依旧挂着那抹温暖的笑容。

林琳深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她不仅要在母亲面前扮演开心果的角色,还要在背后默默承受压力与痛苦。每当夜深人静,她独自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的时候,总会仰起头,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母亲的病情能够有所好转,希望明亮的繁星给予自己力量。她的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三哥虽然身处外地求学,无法亲自回到家中,但他对母亲的牵挂却一刻也没有减少。他每隔两三天就会写一封信回家,询问母亲的病情,与家人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案。林琳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三哥的信件,挑选一些词句读给娘听,让娘高兴高兴,从中汲取力量。

爹也四处打听名医良药,想要为娘找到最好的治疗。兄妹们则轮流在医院照顾母亲,确保她能得到最好的护理。尽管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与焦虑,但大家这是只有一个心思,就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娘,希望娘能尽快好起来。

娘三天就要抽一次胸腔积水,同时注射进去药物,以求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每次的治疗对病人,对家属都是一次折磨和考验的过程。其实这就是说的化疗过程,只不过为了对娘隐瞒真相,大家想出来的一个名字罢了

癌症的化疗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副作用非常大,特别是那时候医学并不是多昌明的,许多药物常常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往往是癌细胞和正常的细胞一起被药物杀死,病人的身体和抵抗力会受到很大伤害,但为了治疗癌症又不得不选择这条危险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娘每一次的化疗,都会疼得大汗淋漓,几近虚脱,做完后虚弱到有气无力,别说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连头都抬不起来。药物的刺激又让她没有丝毫胃口吃东西,头晕恶心得翻江倒海,但病情逼着她不能不吃,勉强吃下去,又很快恶心地呕吐出来。每天娘都在恶心、头晕中挣扎着,难受着。

林琳和哥哥们看着难受的娘,除了安慰就是安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爹也一反常态地耐心起来,在家里变着花样地给娘做好饭,再骑车送到医院。有几天,娘实在不愿意在医院住了,嫌病房味道难闻,说医院气氛憋闷,想回家,想出去。爹竟然也没反对,更没发脾气,反而附和:“就是,一直在医院里没胃口吃东西。我去找医生说说,今天咱回家,明天早上再回来。”说完他真的去找医生了。

“医生同意了!走吧,老大,你们弟兄俩背你娘下去,琳琳给你娘收拾东西。咱回家!”好大一会,爹回来了,一进病房就高高兴兴地吩咐孩子们。

那时候没有多少出租车,想回家就要坐公交,而公交少的可怜。大家让娘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爹推着车,林琳扶着娘,一路说说笑笑走回家。路上,爹告诉他们,张主任说娘的病正好转,积水少了,没再长。娘听了也很高兴,精神提了不少。林琳心想,怪不得给刚才那么高兴。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林琳感觉心头一轻,不禁快活地哼起了歌,二哥还笑话她:“跑调了!”

“哈哈!跑就跑了,歪好歪好!怎样都好!”

“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连日来笼罩在大家心头的阴霾似乎在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