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尤以箭矢为多。”
“什么,可是真的?”陈登激动的牙都要打颤了,要知道,他的军队粮草和金钱都不缺,士气民心也不缺,唯独缺少精良的兵器,没想到刘谨居然雪中送炭,竟然这么快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急忙快步走过去,拦住一辆马车,揭开车上盖着的布幔,整车整车的武器居然码得整整齐齐,有刀剑,有剑戟,有戈矛,最多的是箭矢。
大战旷日持久,尤其对守城的一方来说,箭矢的消耗量巨大,这些天在堂邑,他别的东西都未担忧,唯独对武器忧虑极多。
“好东西,好东西啊。子慎啊,你可是帮了哥哥的大忙了。”陈登大笑着,揽住刘谨,道:“走,随我去县府。”
刘谨忙一把拉住陈登,道:“大哥,县府先别急去,你带我去城上看看吧,我想看看袁术军的布置。”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刘谨其实也不能在堂邑待多少时间,这边东西一送到,有些东西一谈完,他就要即刻南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繇出兵攻打吴景孙贲在即,他也得尽快准备了。
“好,你随我来。”两人相携来到城墙上,两人站在城楼上,陈登指着远处的军营,说道:“子慎你看,桥蕤张勋不愧是袁术帐下的名将,大营设置严密,我曾经三次派人袭营,皆被其挫败。若非有滁水横亘在眼前,这堂邑都守不住的。”
刘谨点点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道:“大哥说的没错。”
他举目四望,只见袁军大营绵延数十里,估计兵马不少于四万人,而陈登在堂邑兵马却只有不到两万人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堂邑和滁水的距离还是有点远了,若是堂邑城再往南移一些,临近滁水,依傍棠山,水营便可以发挥作用。自己之所以没有乘船直接沿着滁水进入堂邑,便是因为这一带并没有能够让中大型战船停泊的渡口,再加上逆水行舟,对风向的要求也极大。
“大哥,城外的村落为何尚在?”刘谨看了一会儿,发现堂邑周围的一些村落依然有炊烟燃起,不由得惊问。对防守一方来说,将资源留给对方是大忌。陈登有军政之才,这些他不应该忽略的。
陈登默然不语。
“刘公子,村落中百姓安土重迁,不肯搬离,都尉大人不忍心强行驱赶百姓,就任其所居,所以就没有撤离。”看到陈登为难,陈登身旁的部将陈诚开口。
唉,陈登在广陵有大名,尤其在士林百姓中口碑极好,想来他自己不愿意落得个残忍之名。只是,做大事不拘小节,自己的大哥这般重视名声,若袁军一旦突破滁水防御,这城外的村落恐怕难逃战火,到那时不仅人活不了,百姓积攒余年的粮秣还会成为袁军的军事资源。
这是最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战争之中,最怕仁慈啊。
刘谨叹息一声道:“大哥,小弟有一言相劝,我认为还是尽快下令,城外所有百姓立刻携带家中贵重之物和粮秣退入堂邑城中,地里的粮食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决不能留给袁军一粒粮食。”
陈登脸色闪烁不定。
“子慎的意思是坚壁清野?”
“不错。袁军四万多人,每天光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大数字,既然我们兵力处于弱势,那我们就不要急于决战,用拖字诀足矣。让百姓退入城内,一来免于被敌军杀戮,另一方面,也断了敌军抢劫百姓以资军的念想。”
陈登点点头,叹息一口气,说道:“子慎说的极是,这话飞羽那丫头也曾对我说过,只不过我想着百姓重土,不肯流徙,便否决了。”
飞羽?陈飞羽?
刘谨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颗倾国倾城的绝世美颜来,这名字怎么那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