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三年国策(1 / 2)

潜风唐 在下慕容龙城 2225 字 3个月前

长安城,皇宫,两仪殿内,皇帝李世民和赵王李宽这父子俩,还在不断探讨着,关于大唐东北方的布局,其中还暗含着南三地粮食的处理意见。

当然了,在他们二人眼里,稳固和统治南三地,根本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大唐的实力,摆在那里呢。

正当李世民和李宽说得起劲儿的时候,常涂慢慢的从后殿走了出来,他手上拿着一个小锦盒,之后递到李世民的跟前。

李世民笑呵呵的接过来,随后放在桌案上,推到李宽面前,李宽好奇的问道:“父皇这是什么啊?是给儿臣的吗?”

李世民神秘的笑道:“宽儿,确实是送给你的,你那么聪明,猜猜看,这里装的是什么?”

李宽转了转眼珠,随后嘿嘿笑道:“不会金银钱财,况且,这锦盒这么小,父皇不会如此小气的。

地契?不应该啊,儿臣城外的庄园,已经够大了,定是什么稀罕之物吧,玉器?估计也差不多,父皇,您还是揭晓谜底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这是给你护身符,你手下的兵马,在我李唐亲王中,算是最多的了。

如若你开府建衙,定是会将你手下的兵马,重新整合、扩编,这是调兵虎符。

不过,最多不能超过三千人,这是极限。

如遇战事,可用此虎符就近临时征调府兵,最多不能超过五千人。

这是朕给你的专权,其他亲王不会有此特权,你的特例,不复此制。”

李宽很是震惊,他没想到李世民将兵权一直紧紧握在自己手中的一位帝王,现在却能如此信任他。

要知道,亲王掌兵,本来就是大忌,就算是自己儿子也一样。

李宽自己心里明白,李世民这样做,不光是堵住悠悠众口。

同时也是想将李宽手里的兵马合理化,既游离于十六卫之外,更加不同于府兵。

完全是打造职业化军人的一种特殊尝试,而且,走的完全是精兵路线。

李宽很是激动的打开了这小锦盒,不过却愣在当场,之后瞪着眼睛在寻求答案。

而李世民呵呵笑道:“怎么了,宽儿,为何如此看着朕啊?可是有什么不妥吗?”

李宽咧着嘴问道:“父皇,不说这是虎符吗?

怎么却是乌龟的造型啊,这最多只能叫做龟符啊,哪有老虎的意味嘛。”

李世民用手指点着李宽,并且皱眉道:“据朕所知,你小子前些时日,去见你皇祖父,不是说去了解我李唐渊源吗?

你还没去宗正寺查看,我李唐皇族的过往吗?

哼,你这孩子,实话告诉你吧,我李唐避讳‘虎’这个字。

因为朕的太祖父名讳有这字,所以,凡是兵符,都以玄武的形象来打造。

出去可别再乱说话了啊,还乌龟,亏你小子想得出来。”

说着,李世民不知道怎地,就摆出一副嫌弃的样子,看得李宽都不好意思起来。

李宽当着李世民的面儿,将这兵符拴在自己腰间,并且谢了恩。

而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一直用慈爱的眼神,看着自己最为英武的儿子。

不过,当他看到这兵符旁,还有着一枚木狐狸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后摇头笑着,不知道此时内心的感受如何。

而当李宽一切整理妥当之后,李世民又问道:“宽儿啊,关于战事的方面,我们谈得差不多了。

你说说看,如若我大唐想国富民强的话,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啊?”

李宽撇嘴苦笑道:“父皇啊,这事儿,您应该去问房相和杜相啊,房谋杜断,不用多浪费啊。

况且,这事儿也不是儿臣能去参与的。

儿臣只是对战场上的事,有那么点儿自己的小算盘。

其他的嘛,儿臣从来没想过,而且,父皇您也没说是哪方面的啊,太过广泛,儿臣可答不上来。”

李世民白了李宽一眼,随后说道:“朕许你开府建衙,你将如何分配你王府的事宜啊?”

李宽心想,李世民这是想以小见大啊,很符合自己的水平。

治理一国,哪是李宽可以为之的啊,一个赵王府他能管理明白就不错了。

李宽思索了半天,之后说道:“父皇,您不是已经下旨,为儿臣选了长史和司马了嘛。房相和杜相两家的大公子。

他们俩不错,如果按儿臣自己的想法嘛,他们二人将王府内,所有的事宜先接手。

当然了,除了安全防护这一项,兵马嘛,他们也管不来,交给他们也没用。

但他们可以帮儿臣调配人员,主要是兵马扩编的甄选,还有就是将来封地的治理。

虽然,父皇没有让儿臣之藩的打算,但这封地方面的资源和收入,可是归儿臣的吧。

这钱财嘛,只有流动起来才行,否则,就是放在府库的一堆无用之物。

这么说吧,要是儿臣运作这些的话,就在各处边镇开启贸易场所。

当然了,这场所要以我大唐的名义来开,儿臣搭个顺风车。

用紧俏的物资,换取我大唐百姓最需要的东西,赚取其中的差价。

随后,可将我大唐兵士的武器装备换成最好的。

只要邻国稍有异动,直接征伐,而且,这一切都是在确保这贸易长久持续的前提下。

之后,就在我大唐的国策上加上一条,商税,将来这方面会逐步的代替农耕的税收。

诶,儿臣怎么说到这国策了呢,看来是说顺嘴了。”

但李世民却很是震惊的李宽的说法,随后说道:“宽儿,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我大唐的商人,才有多少啊?就算对他们收取商税,又怎么会代替农税呢?”

李宽却嘿嘿笑道:“父皇,我大唐今时不同往日。

消除北方突厥的威胁,就可能往东或往西进取。

我大唐幅员辽阔,自西向东,从南到北,货物的贸易量增大,商人定会抓住这个时机。

正好我大唐可以用官方的名义,开启通商贸易场所。

顺便让府兵去轮流帮忙维持秩序和保证安全。

估计就算我们将商税,定位在农税的三倍,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