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先是一愣,然后又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思旭的说法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特别的种子,随着种子的萌发与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在这个理论的框架下有一番作为也说不一定。
“或许地球上曾有硅基生命在古地球上建立过辉煌的文明,也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硅基生命昙花一现后就此沉沦。
但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无情的宇宙终将抹除一切生命留下的印记。”思旭感慨的说着,曾几何时自己也思考过生命的起源方式,但是从未有过今天这般的透彻过,或许这是接触到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带给自己的启发吧。
科研调查装置在数十台机器人的努力下已经成功安装完毕,并且一些机器人将雕像表面的沉积物已经彻底的清除干净并留下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组织。
随着一股能量被不断灌注到雕像内,雕像自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直至整体软化下来。
机器人伸出机械臂抓向其表面,就在机械装置触碰到表面的一瞬间,原本软化的组织顷刻间就变得坚硬。
以至于思旭不得不将机械臂的触点进行加热,加热至与”雕塑“表面温度一致时,这种突然凝固的现象才不在出现。
“这种生物生存环境的温度至少要在800摄氏度左右的区间范围内,柔软但是还能保持其形态,这是这种生命对环境的苛刻要求。
像我们机器人的手臂虽然受到那个空间内环境温度的影响已经高达三四百度,但是对于这种生物而言依然是寒冷无比,如果对方是活的则极有可能被“冻伤”。”
面对三四百度居然会被冻伤的说法,思旭在说出口时也莞尔一笑,毕竟这太违反常态了。
“使者大人,那岂不是说这种生命对能量的渴望将超过任何一种生命形式?”
的确如此,以人类的太空之旅而言,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量来进行取暖,以确保自己不会被太空的低温给冻死。
试想维持20~30摄氏度就要消耗极为庞大的能量了,那么维持800摄氏度呢?这岂不是相当于他们在星际旅行中将有相当多的能量用来进行生命维持吗?
信息的交换,神经形态的运动方式,能量的获取,这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单单对能量的渴望这一点推断来说,就注定了这种生命形式只能是小众的不能在小的一种生命形态。
此时思旭已经逐渐对这种生物的遗骸逐渐失去了兴趣,转而他将与之相关的研究全部交给了中央科学院。
现在的他对浮雕壁画中的那个三角形的六边体充满了兴趣。思旭隐约觉得,这将是自己获得技术突破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现在壁画前已经围满了众多的探测装置,不过经过各种能量波段的扫描最终都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