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逃荒文中福宝的炮灰堂哥8(1 / 2)

这一路上坐在牛车上面,张端和全银花两个人也终于舒坦了许多。只是这一直舒舒服服的坐在牛车上面就有点不想下来了。

他们在起身之后又走了两个多时辰,现在已经是清晨了。听村长那边说再过半个时辰就能够走到驿站那边。

他们是打算在驿站那边睡上几个时辰生火做饭,等到傍晚时候再出发赶一会儿路的。

看着自家儿子女儿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张大力夫妻两个又看了看牛车上面的爹娘还有张冉冉。

夫妻两人对视一眼开口说道:“爹娘,你们和冉冉两个人都坐了那么长时间的牛车了。

下来走一会儿路吧。让孩子们上去休息休息。”

这是之前说好的,只可惜张端和全银花两个人似乎没有想下来的心思。

两个老人在马车里面拿着扇子给宝贝孙女扇了扇风,又对着老大夫妻两口子说道:

“老大老大媳妇做儿女的最重要的是要孝顺长辈。

我们这只不过是在牛车上面坐了一会儿而已,怎么就要让我们下来了?要不然这样吧。

等到了驿站那边的时候,我们再带着冉冉一起下来。”

到时候到了驿站,大家都已经停下来了,这两个老人从牛车上面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说不定等他们歇会儿赶路的时候又坐到牛车上面去了。

自从搬家之后,张大力对于这爹娘两个人是寒心了的。

这些年他们家辛辛苦苦把大儿子供出了秀才,也没有看到爹娘那边有任何帮扶的举动。

就算是他们大房这边出了什么事情,也没有看到这老两口过来过问。

现在看着这两个明显是要耍赖。张大力也直接黑着一张脸说道。

“爹娘,你们要是再不下来的话,我只能把你们送到老三他们那边去了。

接下来我们可不会管你们两个。咱们都已经分家了。

当初你们也是说要和老三那边养老的。既然这样的话,你们现在也应该跟着老三他们那边走。

等到你们再过几年年老不能够劳作了,我们其他几个儿子也会帮忙出孝顺银子或者是粮食的。”

张大力并不是什么愚孝的人。这爹娘本来就偏心,对他们也不好,那又何必一直将他们当成祖宗一样供着呢?

他这是一副要将人直接拉下来的架势。这牛车本来就是他家大儿子买的。

现在大儿子这个身体不好的都没有坐多久的牛车之前还一直让着弟弟妹妹。

现在反而让三房的人给赖着了。

这让他们夫妻两个心里也不是很舒服。还有那个三房的张冉冉,他们爹娘偏心的宝贝孙女。

和他们家的小女儿其实岁数也差不多。可是在这两个多时辰里面也都没有下来走过路。

之前也都是一直放在板车上面推着。他们夫妻两个也没有这么贱。

管着别人家的闺女,让自家女儿累的像个小苦瓜。整个村子里面都没有张冉冉这样享福的姑娘了。

被一家人养的白白胖胖的。

和他们家年岁相同的女儿相比,差不多高了大半个头。

再看看他们家的几个孩子,一个个都瘦巴巴的。身上看上去就像是没几两肉似的。

这一比较就更让他们夫妻两个觉得心疼了。

“好你一个老大。我就知道你是个不孝顺的。老大媳妇是不是你撺使的。”

“天杀的,有这样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儿媳妇。”

这两个老人也直接哀嚎了起来。他们也根本不在乎什么形象,直接在地上撒泼打滚了起来。

旁边的张冉冉连忙安抚着爷爷奶奶。 她其实也觉得坐牛车好。

这大伯和大伯母也太过分了。本来他们就应该孝顺老人。爷爷奶奶只不过是想坐牛车而已。

那让他们坐在上面又怎么了。

还有她可是家里的福宝。说不定他们这一路能这么平安,肯定是因为她的福气。

张大力这些天吃的都是有油水的东西,他本来就长得人高马大的。

现在也直接将爹娘两个人弄了下来。

然后把自己家的孩子给抱了上去。看到老二和老四家里的几个孩子也累得不行了。

他也一起拎了上去。

因为爹娘的偏心,他们对于分手了大部分家产的三房是有些意见的。

不过其他兄弟几个的关系倒是还不错。

看着大哥让他们家孩子坐在牛车上面去休息,其他几个兄弟和弟妹也都露出了感激的眼神。

他们虽然没有得到爹娘那边的帮忙,但是这个大哥还是不错的。

就连逃荒的事情也提前告诉了他们。

这让他们兄弟几个都囤了一些粮食。现在他们只不过是负担重了一些而已。但还是很安心的。

毕竟有这些粮食在,他们几家人也算是有了希望。

将几个孩子抱上去之后,他们也并没有管还赖在地上撒泼打滚的两个老人。

现在大家都在赶路,都已经精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别人家的事情呢。

于是他们也直接绕过了在地上撒泼打滚的两个老人。张冉冉在旁边也有些懵。

小主,

怎么大家都一下子离开了。

还有的村民看着挡路的两个老人还有些嫌弃。

“张端,全银花。大家现在可都在逃荒呢。你们两个挡在路中间也太碍事了。

要是再不让开的话,那我们就直接踩过去了。”

“是啊。这还哭什么不孝顺的。父母不慈,儿女不孝。要是张大力夫妻两个不孝顺的话。那你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初这两个老的分家的时候那么偏心,还非得跟老三家那边过。这张大力夫妻两个不伤心就怪了。”

“……..”

听说这次要逃荒的消息还是那个小秀才告诉村长的。况且他们也觉得这两个老人实在是太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