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收到樊稠的求救后,立刻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他明白如果不尽快援助解良,那么他们将面临巨大的损失。于是,他迅速调动三万大军北上,前往解良支援。
与此同时,在解良前线,贾诩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成功地预判到了樊稠的下一步行动。他深知樊稠会向安邑求援,并预计到郭汜会派遣大军前来。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贾诩果断地派出使者,向井径关请求增援。
井径关中,秦子玉接到了贾诩的求援信。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也知道贾诩的判断不会有错。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刚抵达井径关的马忠率领军队出关增援。
马忠接到命令后,带领着精锐部队火速奔赴解良前线。当他到达时,贾诩立即将他编入了抢粮大军。这支抢粮大军由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农具,快速而高效地收割着成熟的庄稼。
随着马忠带来的生力军加入,抢收粮食的大军实力大增。他们的收割速度大幅提升,原本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短短几个时辰就能完成。在秦军的努力下,大片的庄稼被迅速收割下来,堆积成小山般的粮食堆。
郭汜得知秦国向解良前线增兵的消息后,心中不禁一沉。他意识到自己的对手比想象中更为强大,不仅拥有出色的将领,还有充足的兵力。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他不得不不断从安邑调派守军加强解良前线的防守力量。然而,这样一来,安邑的守备力量就变得薄弱起来,给了秦军可乘之机。
然而,贾诩面对安邑这样的重城却毫不动心,他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抢收解良一带的粮食。经过连续三天的紧张劳作,秦军成功地收获了大量的粮草,同时也打破了解良一带的供需平衡。
由于大量河东百姓的庄稼颗粒无收,他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不得不成群结队地涌向樊稠的各个军营寻求食物。这些饥饿的百姓被生存的压力所迫,已经失去了理智和耐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饥饿的驱使下,百姓们开始冲撞军队,而守卫营地的士兵根本无法抵挡这股汹涌的人潮。郭汜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愤怒地直接下达命令,要求守军驱赶这些饥民。
樊稠劝谏道:“将军啊!这些饥饿的民众进入营地,是因为他们信任我们会给予救济。如果我们反而采取相反的行动,后果将无法想象。”
郭汜叹息着说道:“秦军的抢粮计策真是狠毒至极。我们既然失去了先机,就必须承受相应的后果。如今军队中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而洛阳城那边正忙于备战虎牢关,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资来照顾我们这边。解良原本是河东的粮仓,但现在却成了秦军的战利品。目前的问题并非是民心所向,而是关乎大军的生死存亡。”
樊稠突然明白了过来,他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填空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选择题,而且并没有确定的答案。面对这样的困境,樊稠感到无比痛苦和无奈。
一方面,如果选择救助饥民,那么大军的粮食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甚至崩溃;另一方面,如果不救助饥民,他们将会饿死或被乱军杀害,而自己也会背负着沉重的道德负担。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樊稠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为了优先保障大军的供给,他不得不狠下心来,驱赶那些饥饿的百姓。虽然内心充满了愧疚,但他认为这是为了整个大局考虑,也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
然而,这个决定却让他背负起了沉重的良心谴责,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