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武学院之事暂且落下帷幕。
柳云又是翻开册子另一页开口道。
“接下来本官要与诸位议论办学之事。”
“文学院不能光依靠文吏以及幕僚补充,要从孩童抓起。”
“本官意,开设小学,大学两所学院,定远城境内招收所有适龄孩童。”
“无需这些孩童家中提供学资,日常吃食,学资,书本,住处由官府负责。”
“其中,小学教导文字,学习文章,习君子六艺,成绩合格方可升入大学进修。”
“大学教导各类策论,实践,选其所长入文学院四处,善民生者,入民论处,善商政者,入商论处,以此类推。”
“无论军户子弟,商户子弟,民户子弟,皆可入学院学习,为我定远城内文学院武学院补充人才。”
“其中文学院毕业优异者,军事合格者入军内或参谋部,各政策策论实践合格者调往各地实践学习,表现优异者入民政部内。”
“再由民政处,商政处,农政处等各处择人。”
此言一出,场内几个民政部的官吏失色,其中一人起身行礼道。
“大人,自古农夫商人身份卑贱,能让他们入文学院学习已是大恩,如何能让他们进民政部为官?”
场内众人听了他的话,都是一脸看傻子的目光看向他,不说柳云,就是柳如霞,吴川河等人,难道不是商人出身?
此人实在是愚笨不已,就算心中对商人有意见,也不该当着柳云的面如此说出来。
柳云没有动怒,他悄悄看了眼吴川河柳如霞陈凯歌等人,随后道。
“本官也是商人出身。”
起身反对者面色苍白,支支吾吾了半天,只得掩面坐下。
柳云记得他,此人是文学院招收的士子,乃是别处寒门子弟,举家前来想要谋个官职。
其人小有能力,是个办实事的人,哪怕当初柳云让这些投奔来的寒门士子入民间实践时,他也没有怨言。
而且表现十分优异,因此被吴广志看上,选入民政部的民政处,不过暂且挂一柳云幕僚身份,定远城内没有那么多官职安排给他们。
吴广志连忙起身解释道。
“大人恕罪,唐幕僚并无恶意,只是为人年轻言语上不知分寸。”
柳云面色温和道。
“本官没有怪罪于你等的意思。”
“定远城是新城,本官希望这座新城能在各位同僚的治理下越发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样貌。”
“无论士农工商,但凡是按照我定远城制度行事,便是为我定远城做贡献。”
“吾等身上穿着,所食粮米,哪样不是农夫辛苦耕作而出?”
“市场便捷,货物流通,又有多少商人在其中出力?”
“只要他们遵从制度行事,何论身份高低?”
“场内众人,哪个不是卑微身份出身,本官为官前乃是商人子弟,靠捐官得来官位。”
“石虎,石大牛,柳志兴,柳和荣,张成杰以及无数军官,参军前乃是佃农或者农户。”
“民政部内,各处官吏,八成为官前不过是流民,甚至不知自己下一顿能否吃上饱饭。”
“但是,本官就是带着这些身份低微之人,建起了这定远城,养活了近四万百姓!”
柳云声音铿锵有力,自古阶级歧视有之,他不能凭着一席话就改变这些寒门士子的想法,只能是让他们自行转变。
但柳云不在乎他们的想法,文官内,可以有这些人,因为柳云积累不够,无法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