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
沈天石眼神锐利,缓缓下令:“包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明军不再急于进攻,而是从东、南、西三方大规模推进,开始在城外构筑魔法防线。
等待他们的大炮从后方运抵。
明军依然倚仗熟悉的战术,深沟、胸墙配以火枪。
一道道沟渠、胸墙环绕京城三面,只留一条北向之路供清军逃往关外。
典型的围三缺一策略。
清廷如释重负,趁机开始大迁移。
每天都有大量旗人的家属,在旗兵的保护下逃离京城,向北撤向山海关……他们回到最初来的地方。
“哎!”
朱慈烺举着千里镜,眼睁睁看着大批旗人向北逃遁,他有些焦急,就这样看着清朝势力溜走吗?
“呵。”
在崇峻的魔法营帐内,正探讨战术的智者将领们发出轻笑声。
沈天石嘴角微扬,轻声回应:“尊者无需焦虑。”
自古以来,除非是孤立无援的城市,鲜有四面受敌的情况,通常会留一道豁口,此策略源自何人之手?
那便是兵法奇才,孙武。
“这是为何?”
难道有必要让敌军有一线生机吗?的确如此,且至关重要!
孙武曾言,围城必缺,此乃古今攻防战中极其阴险的一招,毒辣无比。
兵法大师的意思是,攻击方在作战时,无论能否全歼敌军,都要给予敌军一条“出路”。
三面合围,留出一方让敌人逃生。
当然,这条“出路”别有洞天,首先道路崎岖,利于设伏,而伏击自然是为了清除逃脱的军队。
其次,这条道路必须独一无二,防止敌军分散逃窜。
一旦你仗着人数众多,彻底封锁,迫使敌人陷入绝境,他们会拼死抵抗。
而且,士气会格外高涨,反正横竖是死,不如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
若逼迫过甚,甚至会危及皇城的民众。
皇城之中,尚有数十万大明的子民呢!
即便攻城方最终获胜,损失也将不小。但若给予敌人生路,人在有退路时便会斗志消退,各自逃散。
因此,这一策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利用了人类对生存的渴望,人在有望活下来时会变得格外脆弱。
“攻心为上策,攻城为下策。”
这就是先祖们的智慧结晶。
“呵。”
沈天石淡笑一声,目光投向远方,早已越过皇城,他眯起眼睛,凝视着长城的隘口——山海关。
“围三阙一……”
从皇城到山海关的路,恰恰满足这两点条件,还是遵循兵法大师的教诲吧。
他冰冷的唇边缓缓诵出一句古老的诗篇:
“长城连绵接碧海,高塔耸立天地间。”
朱慈烺听后若有所悟,品味这诗句,脑海中电光一闪,他大声喊出了答案:“山海关!”
沈天石微微一笑:“尊者洞察秋毫。”
“呼。”
朱慈烺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从皇城至山海关的道路本就狭窄,且是通往边疆的唯一通道。
多么巧妙的包围网!
少年怀揣梦想,大明皇帝再次振奋起来,随姐夫出征的感觉真是畅快,这回清军肯定料想不到吧?
八月末,山海关。
夜色中,广袤的大海上月光明亮,星辰稀疏。
一支挂着大明海军龙旗的舰队静静地停在渤海湾北端的海域,收起了旗帜,敛起了喧嚣,隐蔽在平静的海面上。
大明倚重的松江海军提督颜继祖,身披崭新的棉甲,手持巨大望远镜,审视着岸边的要塞。
“这就是老龙头了吗?”
身旁,军法司长石亨连忙答道:“正是,不会错的。”
山海关,顾名思义,既有山又有海……
此地名为龙吟崖,是一座由古老魔法石砌成的城堡,它矗立于明石之巅,宛如龙首俯瞰着无尽之海,因此得名。
颜继祖微微颔首,轻声低语:“果真名副其实。”
十日前,颜、石两位将军接到了翡翠信鸦传递的命令,大元帅严令他们率领江澜海军全军出击。
限时十日内占领海龙门。
军情紧迫,颜、石二将率领所有战舰,带着两万新组建的陆战队,悄然穿越海途,进入神秘的幽蓝海湾。
借着东南方的魔风之力,舰队扬帆疾驰,自江澜城沿岸一路北上,仅仅四日便抵达目的地。
此时的海龙门,龙吟崖寂静无声,仅剩寥寥几许戍卫在城墙边昏昏欲睡。
这里曾是吴三桂的领土,但关宁军随吴大帅南征,此刻竟弃守老家,转向西方进发。
于是,海龙门成了一座无人之境。
“督军大人。”
部将耐不住性子,低声道:“行动吧。”
颜继祖望向天空,等待时机。直至一片乌云掩盖月光,海天交汇处瞬间陷入黑暗。
他才低沉地吐出一个字:“袭。”
“哗啦。”
八艘三百吨级的三桅风帆战舰领航,后有各式战舰与运输船紧随其后,破浪前行,直指海龙门的咽喉要地。
龙吟崖上,长城之脊。
几名吴军士兵怀抱火灵枪,被海浪的咆哮声惊醒,纷纷探头张望,然而漆黑之中,什么也瞧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