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崇祯在后园长久地矗立,试图抑制内心汹涌的情感,但眼泪仍不自主地滑落。
在无人的角落,后园中回荡着低低的抽泣。
哭了,太上皇哭了。
这一刻,他如释重负,二十年的重担终于从肩头卸下,让他喘息得以自由。
思绪一阵眩晕。
天旋地转间,太上皇缓缓倒下。
“陛下,陛下!”
魏国公府的仆人们惊恐万分,连忙上前,急召御医,幸而只是情绪波动过大,损耗了精神。
与此同时,成都府内。
占领了富饶的天府之国,以及汉中这片粮仓,沈天石心情愉快,尽管汉中被张献忠破坏得颇为严重...
在遥远的蜀地,恶魔领主张贼已统治四年有余,他掠夺土地,征召勇士,麾下的军团头目肆意欺凌民众,致使汉中之地人口凋敝,广袤田野化为荒原。
这片土地需要数载光阴才能恢复生机。
在神秘的汉中,武侯祠静默矗立。
“吱呀。”
古老的祠庙大门悄然开启,蜀汉的守护者刘备端坐中央,智者诸葛亮居东,英勇的关羽、张飞镇守西方。
沈天石偕同郑森等人缓步踏入。
“尊敬的先圣在上。”
他们上前行礼,点燃几支祭香,香气袅袅上升。
外面不时传来短暂的悲鸣,那是凤凰卫队在外清除邪魔,荡涤邪恶,誓要重现天地清明。
三日之后,西部地区的敌军被悉数扫荡,朝廷派出的江南官员抵达,汉中重新回到大明的庇护之下。
然而,大都督沈天石已然离开了成都府的土地。
五天后,云南,丽江古城。
丽江河水潺潺,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风景中弥漫着浓厚的原始野趣,各部落的山民与渔民在此聚居。
然而,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撕破了丽江的宁静。
“吁!”
骑兵们在丽江河畔放缓速度,翻身上岸。
“嗒!”
沈天石踏足在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亲兵们迅速散开,驱赶正于河边饮水的巨象群。
“好一片宝地!”
他捧起丽江河水,洗净脸颊的尘埃。
河水清澈见底。
“美,真是太美了。”
郑森等人纷纷下马,为眼前的壮丽景色惊叹,但他们环顾四周,人烟稀少,仍是一片未被开垦的荒野。
沈天石站起身,擦干双手,低语:“多美好的土地啊。”
可为何大明对此无动于衷?
只因它偏远、荒凉,交通不便。
更直白地说,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没有什么利益可图,那些士大夫和伪君子对无利可图之地并无兴趣。
大明的富豪眼里只有肥沃的农田。
“叮铃铃。”
亲兵队伍在河边休憩,此时,不远处传来另一支马队的声音,上百匹矮壮的驮马在丽江泥泞的河畔艰难前行。
商队在江边转向,抬头便看到江畔那上千名披着赤红战甲的骑士,顿时大惊失色。
“喂!”
沈天石向商队挥手,自言自语:“茶马古道。”
这条道路竟是传说中的茶马古道。
它已有千年的历史。
与目光短浅的明朝士大夫不同,大明西南的行商始终通过丽江这条路,与藏南诸州保持紧密的贸易往来。
茶马古道,正如其名,是以茶易马。
用大明丰富的茶叶换取藏区高寒地带产出的优良藏马,这些马匹也是大明领土上能找到的最佳战马。
战马是大明最亟需的战略物资。
然而……
大明的富豪、士大夫、文官们却视而不见,相较于中原的广阔水田,战马又算得了什么?
养育战马并无实用价值,还要消耗粮食。
耕田有耕牛,拉车有毛驴和骡子足矣。
“唉……”
沈天石向率领的茶马队挥舞了一下披风,沉声道:“在我们的光明帝国初创时期,洪武纪年,在苍南之地,曾矗立着数个边疆卫所……”
沈天石向身边的军师将领缓缓讲述,然而话语间流露出无尽的无奈,因为苍南卫所已成为尘封的记忆,属于过去的遗迹。
早在帝国的中叶,边疆的卫所已被遗弃。
是谁所为?
明孝宗治下的贤臣们,如刘大夏、杨廷和、李东阳,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却也引领帝国走向了放弃边境、收缩防御的黯淡之路。
弘治时代,帝国失去了多少领土?
西方,吐鲁番的土地被放弃,势力仅限于河西走廊;南方,苍南被割舍,势力退至云南的边界之内……
最为令人痛心的是南洋海域,马六甲的失守更是无法容忍!
退让,收缩,无休止的退缩。
所以,凡是在士大夫阶层权力巅峰的时代,往往也是帝国版图最小的时刻。
这样的边境能轻易放弃吗?
可弘治时代的那些文人墨客却认为可以。
这样的人也能被称为千古贤臣?
“罢了。”
沈天石颇感无趣。如今,苍南落在了一个名叫亦里巴力的汗国手中,他们是成吉思汗后代的国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光明帝国已经延续了两个多世纪,而这些蒙古王公竟仍能在这片土地上享受自由!
谁会相信这样的事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