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亨,在那边呢。”
武官指向远方,李锦连忙拱手致意,跃马前行。他在嵩山脚下的一处采石场找到了他的养子。
“哼!”
一见到养子,李锦怒不可遏,几乎想狠狠扇他一巴掌,但看到李来亨涨红的脸庞,又不禁心软下来。
父子俩对视许久。
李锦终于叹了口气,轻声问:“吃得饱,穿得暖吗?”
他的养子现在只是被判了三年劳役,这还是因为军法队看在他的面子上,法外施恩了。
李来亨不敢抬头,低声应道:“嗯。”
“算了。”
李锦终究还是叹气,找来这里的负责人,出示了大明忠诚伯的令牌,一番叮嘱。
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就当作改造的机会吧。
再次翻身上马,李锦离开采石场,朝洛阳的方向疾驰,渐渐挺直腰板,解决了心头的一件烦忧,愈发意气风发。
他并不愚笨,明白该追随谁,心中自有定论。
洛阳,北郊。
一处幽深的峡谷中,轰隆的爆破声回荡,工兵营带领数万民工正炸山平整土地,为建造神奇的水力机械做准备。
这里需有水源,有峡谷,有瀑布,这里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水能资源丰富,是建造工厂的理想之地。
峡谷内,还有些金发碧眼的西方工匠。
葡萄牙在马六甲遭遇惨败,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队打得狼狈不堪,无奈之下,数千后勤人员撤到了山东总兵李岩的领土。
这数千人中有大量工匠和工程师,沈天石立刻召唤李岩回来,接收并妥善安置这些技术人才。
“轰隆隆。”
连续的巨响过后,烟尘四起。
沈天石从掩体后站起,掏了掏耳朵,大声问道:“谁来了?”
亲兵连忙高声回应:“李锦,李大人来了。”
“哦。”
沈天石挥手示意,轻松地说:“让他过来吧。”
身着普通军装的李锦走近,先行了个礼:“大人。”
沈天石微笑着:“没空招待,你随意吧。”
“哈哈。”
李锦朗声大笑,不自觉地放松下来,与这位上级相处,比起跟随李自成,的确轻松自在多了。
李自成虽为至亲,更是大顺王国的帝王,人言伴君如伴龙,他每日皆胆颤心惊,生怕言语不慎引来天威震怒。
而在沈天石大人身边侍奉,却如沐春风,令人心旷神怡,他已记不清多久未曾如此开怀大笑了。
“如何?”
沈天石引领着他,走向一座宏伟的魔法装置,笑问:“看看,我们匠人工坊的杰作。”
李锦摸着脑袋,诧异道:“这是何物?”
“这是风灵箱。”
“何解?”
面对那巨大的风灵箱,李锦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这竟是风灵箱?”
风灵箱寻常可见,家家户户皆有,用于生火烹饪,但这风灵箱之巨大,实属罕见!
其高度堪比成人,长度逾越十尺,如此庞然大物,竟以水车为动力,实乃奇妙之极。
李锦疑惑问道:“大人,此为何用?”
沈天石兴致盎然,笑道:“这是水能风灵箱,专用于提炼精铁,听过炼铁高塔吗?”
李锦再次摸头,不明所以。
“嘿!”
沈天石知无法详述,只让他静观其变。这水能风灵箱,以及水能机械,其起源并非西洋人。
这些乃是吾汉人的祖先所创。
否则,水车从何而来?
这水能风灵箱,早在三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南阳郡守杜诗便已发明,史书《后汉书》中有明确记载。
水能机械之智慧,实则西洋人从华夏取经所得,火药、罗盘无一例外。
然而,东汉时的水能机械历经一千六百年,依然保持原貌,原因何在?
只因汉武帝崇尚儒家,罢黜百家,自此儒学一统,这些宝贵的科技成就被视为奇技淫巧,被士人嗤之以鼻。
“原来如此……”
李锦听闻此言,又摸了摸头,他虽读过书,上过私塾,此刻觉得此言颇有道理。
“你且看着吧!”
沈天石带领李锦,在工地度过了数日,见证巨大的风灵箱与精妙的水车逐一建成。
还有一座高达十丈、直径三丈的炼铁高塔,以木柴为燃料,借水能风灵箱送风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