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隋朝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在江都,即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拥戴隋炀帝的萧皇后北上,于次年到达聊城,即今山东聊城西北。唐朝派遣淮安王李神通围攻聊城,宇文化及则派人联络王薄,王薄投降了宇文化及,率部与之共同守御聊城。李神通攻城不克,率军而退,窦建德又率军来攻,而且攻势猛烈,王薄见大势已去,遂打开城门放窦建德入城。窦建德入城后,擒杀宇文化及,王薄又投顺了窦建德。
武德二年(619年)初,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资治通鉴》说:“隋将帅、郡县及贼帅前后继有降者”,王薄审时度势也投降了唐朝,是被当成代表性人物最受重视的将领,第一个被任命为主政一方的高级官员,任齐州总管,驻守历城,即今济南。武德四年(621年),王薄劝说青州、莱州、密州等州投降唐朝,诸州都表示同意,为唐朝的统一战争做出贡献。
小主,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宋州总管盛彦师率王薄共同攻击须昌,即今山东东平东须城镇西北,征粮于潭州,即今历城东部平陵城,刺史李义满与王薄有矛盾,因此闭仓不给。须昌投降后,盛彦师将李义满关押于齐州监狱。皇上有旨释放李义满,使者未至,李义满已死于狱中。王薄因事再赴潭州,李义满之侄李武意怀恨将其刺杀,一代英雄以悲剧的形式落幕。
记载王薄结局最详细、权威的史料,仍然是《资治通鉴》,原文说:“宋州总管盛彦师帅齐州总管王薄攻须昌,征军粮于潭州。刺史李义满与薄有隙,闭仓不与。及须昌降,彦师收义满,系齐州狱,诏释之。使者未至,义满忧愤,死狱中。薄还,过潭州,戊戌夜,义满兄子武意执薄,杀之。”
王薄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他在长白山起义后,很快便得到黄河下游一带农民的响应。仅在山东一带,就有张金称在夏津县、刘霸道在惠民县等处起义响应,他们攻占郡县,杀死贪官污吏和豪强地主,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的统治,形成了隋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的局面。
相传很早以前,章丘县衙门口有一棵大槐树,叶子形状就像纱帽翅,树上每有一对叶子落下,章丘便能出一个官吏。
王簿号知世郎,所以老百姓都高兴地称他为“郎王爷”。
有一次,义军进入了县城,郎王爷指着那棵槐树对百姓说:“为官者,必苦民,官愈多、民愈苦。倒不如先杀了这树,免得日后多出压榨百姓的赃官!”说罢,便令手下人把槐树锯倒了。郎王爷又命人找来一个大铁砧子,安放在槐树墩上,自己挽一挽袖子,抡起一把烧瓜锤,叮叮当当为义军打造起兵器来。
可是,那树墩几天后竟又发出芽儿。郎王爷非常生气,亲自动手,把树墩连根挖出,抡起烧瓜锤将它砸成了木渣渣,然后在树窝里点起一把火把它烧成了灰烬。郎王爷哈哈大笑起来,一甩手,那把烧瓜锤扔进了树窝里。
第二天,人们惊奇地发现,锤把居然发出芽儿。几天工夫,便长成了一株大树,树叶密密匝匝,每片叶子都和郎王爷的烧瓜锤相似极了。人们管它叫郎王树。
秋后,树叶黄了,飘落下来便变成一把把烧瓜锤,人们管这锤叫郎王锤。
大家纷纷把郎王锤拣回家,谁知,夜里他们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郎王爷教他们打铁。早上,他们拿起锤来试试,锤果然得心应手,打制出的铁器也和梦中学的一模一样。
于是,大家便推起小车或挑起担子,带着郎王锤外出打铁了.有人是秋后收割完庄稼出门,一路行走,一路打铁到来年开春时再“打”回来,他们管这叫打“行铁”;有人在一个较大的村镇住下,为周围四乡人打铁,他们把这叫打“乡铁”。
年复一年,每年秋后章丘百姓都能从郎王树下得到郎王锤,也都成了铁匠,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后来,一天夜里郎王树突然没有了,人们传说,那是郎王爷见大家都有了生活的门路,就把树收回去了。
王小Q此来便是寻找这对郎王锤送给木二,可没想到这块木头起先竟然亳不领情,便把锤抢在手中。
木二也知道自己不该莽撞,陪着笑脸说道:“师父,您看你手里那柄锤也怪沉的,您拿着多累啊,给我吧,我帮您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