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菀依在嫡福晋怀里,听着额娘为她争辩,感动之余也有迷茫。
额娘对她要求一向严格,自小便要求她处处比人强。而她也一直顺着额娘的期盼长大。
额娘说她一定要嫁这世上最尊贵之人,她也一直这么要求自己,否则她这些年为了配得上那个位置而吃得苦受的罪又如何值得?
她更想不通明明前一天召她入宫时,表现得极其喜爱她且对庶妹十分冷淡的德妃娘娘,为什么转头就选了庶妹做儿媳却给她指了这样一门亲事。
所以那日,当听说自己被指婚给了孙承运,而宜修将在一个月后入宫的消息时,她立时便觉得天塌地陷、不可思议、难以接受、生无可恋。
只觉得自己过往十三年的努力和付出一朝之间全都成了笑话。
觉得未来毫无希望,一片昏暗。
尤其是额娘自小便告诉她嫡庶有别,她生来就比庶妹尊贵,也会一辈子都比她尊贵。
如今一场婚事,庶妹宜修成了皇家的侧福晋,而她却只能做个小小侍卫的妻子。
即便四皇子在孝懿皇后薨逝后再怎么不受皇上和德妃的重视,也到底是皇子。就算将来封不了王也能做个贝勒贝子,就算宜修只是侧室,那也是皇家的人,自己往后见了她岂不是还要行礼?
输给样样都不如她的庶妹,这让她如何能够接受?
以至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瞬间气血上涌,晕了过去。
但此事德妃已经和孙家通了气,阿玛也和孙家换了庚贴,就连皇上听闻也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那便是尘埃落定成了定局。
真像额娘所说的无故去退婚,不仅得罪孙家,得罪促成此事的德妃,就连皇上恐怕也会觉得她不识好歹。
再者,无故毁婚,对她和乌拉那拉氏的名声都不好。
乌拉那拉家虽然只有她和宜修两个女儿,但乌拉那拉氏族中旁支兄弟姐妹众多,她不可能不顾及其他所有人。
真的静下心去想想,孙家这门婚事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否则德妃也不可能促成。
孙家虽是汉军正白旗,但孙父孙思克官至甘肃提督加太子太保、振武将军,手握兵权,简在帝心。
孙家原配所出的嫡长子定了大千岁家的四格格。
德妃保媒的这位是孙家嫡次子,乃继室敖汉固伦公主之女计氏所出,和她年岁相当,如今蒙荫做了宫中的侍卫。(私设)
虽说高门嫁女,孙家绝不在额娘为她挑选夫婿范围之内,但孙家男丁有一项祖训,让孙家男儿在众多高门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珍爱女儿的各家夫人的首选。
孙家男丁三十五岁无子方可纳妾。孙家男丁在迎娶嫡妻之前也一贯洁身自好。
大千岁家的前三位格格都定了抚蒙,先大福晋爱女情切,才在临终前求大千岁为自己最小的女儿定下了这门婚事。
就是希望她能有有情人相伴,一生平安顺遂。
额娘虽然占着阿玛多数的情谊,但乌拉那拉府中也从来不缺姨娘侍妾,否则也不会有宜修。
她幼时读纳兰词,也向往过一生一代一双人。
只是额娘告诉她,皇室男子难免诸多内宠,她不能改变这一点,但可以学着拿捏妾室,笼络夫君。
那些手段她其实学的十分辛苦,总觉得那样得来的并非真情。
但她反驳不了额娘,因为额娘都是为了她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