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天选炮灰只想活着(18)(1 / 2)

走前一天晚上,知青院聚餐,每个人都出了一些粮食,又出了一小块肉,几个女知青合作蒸了好多杂面馒头,又熬了一些香菇酱,这些香菇是跟村里的大婶儿换来的野生香菇,熬的时候在里面加一点点肉,熬好了以后,抹一点在馒头上,很香。

除了当晚吃的,每个人还能分一小瓶,留着以后慢慢吃。

纪珊作为掌勺的,分了两瓶。

第二天一早,大家先送探亲的三个人去公社坐车,临走的时候,纪珊把自己的两瓶香菇酱塞了一瓶给郑学敏,又塞了另一瓶给陆旻轩。

“穷家富路,带着路上吃吧。”

三人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车开了,纪珊也跑走了。

知青院的大家都很不错,纪珊愿意和他们好好相处。

她来了这么久,没看到大家之间有什么矛盾,也没看到有谁品行不好的。

顶多有人活泼点,有人沉默点,但是没有挑事儿精,大家都拒绝内耗。

至于分开做饭这件事,王富芝之前跟她讲过,大家之所以分开做饭,并不是因为矛盾,而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不一样,分开做饭会更自由一点。

“分开做饭是老陆提的。他家里情况可能有点特殊,他自己分到的细粮是一点也舍不得吃的,每年回家探亲的时候都带回去。说是家里有老人,身体不好,吃不了粗粮。但是他又不想占大家的便宜,就主张分开做饭,这样,谁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后来这个传统就延续下来了。也不用顾忌到他。”

纪珊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陆旻轩平时吃饭比谁都糙。

这年头,就算你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细粮。他愿意省下自己的给家里的长辈,却不能额外占伙伴们的便宜。

而且纪珊还注意到,他也留了一点点细粮的,每回要聚餐的时候,需要大家都出点细粮,他能拿出来。

留下的知青们也要过年。虽然物资贫瘠,但是气氛必须拉满。她们要去邮局寄信、寄包裹,然后还要去供销社采购。

十里梁特产的粉条和粉皮,成了送给父母的礼物。

王富芝笑着说:“来了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给家里寄东西呢。”

她家就俩孩子,她是长姐。父母也不偏心,当年下乡,是弟弟不够岁数。

打从她下乡,家里每个月都给她寄钱寄票,弟弟也总是给她写信,把自己攒的钱票寄给她。

她也想给家里寄东西,可是十里梁确实没什么好寄的。好不容易有了点特产,她一下子买了不少,都给家里寄回去。

其他知青也多多少少寄了一些。只有纪珊,斜挎着为人民服务的小挎包,站在邮局门口等人。

寄完东西,他们又去了供销社。

公社其实并不大,邮局、供销社、派出所,这些政府机构全都在一条街上。邮局和供销社还挨着,大概是方便大家取了钱就去买东西,或者买完东西就去邮局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