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烧烤二(2 / 2)

老妈说:你爸咋说的啊?

堂妹说:就叹气一声,没说话,刚刚收拾院子看婶子家院子里有烟,想着过来看看,走近了味道是烧烤,老爸就带我来了。

老姑说:给孩子买点东西,咋还不愿意了呢!

老妈说:当初小宁去他老姑就呆了三年,后来自己回县城找工作,他老姑一大家子回来,家里觉得买年货吧!还人情有点轻了,就想着正好去京都买衣服,就顺便带上孩子给买一身衣服表示表示。

也算是照顾孩子三年的感谢,小宁在那边上班休息了,都会带东西去看看老姑。

没老大订婚这个事儿,就是给买一点年货,然后等回来了请吃顿饭。

二舅妈说:是不是觉得回馈的有点多了,不好意思了。

老妈说:也有可能,他们住的房子是我们买的大哥家的房子,孩子他老叔找我们说,他老姑回来没地住,看看能不能去住一住,放着也是放着就答应了。

虽然我和他奶关系不好,但是家里老大订婚也没说不管,小宁安排了四个都是老人吃的菜,打包带回来了。

老姑叹气一声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个事儿啊!问心无愧就好了。

老哥端着两盘子烧烤走进了房间,老妈说:没让你弟休息一会儿换一换他。

老哥说:说了,老弟说烤着吃着,吃饱了让我陪酒!

还有两盆,估计再烤三回就烤完了,看看够不够,不够我再去串一点串。

小表弟说:能带走一点不,大姑。

老哥说:烧烤现烤现吃刚刚好,带回去放凉了就不好吃了,走的时候,给你带两串糖葫芦吧。

小表弟嘻嘻嘻笑着说:行,就带糖葫芦吧,烧烤想吃就再来一次。

炕上吃饭几个人都笑了,老妈笑着说:少来两趟吧,都吃穷了!

小表弟笑着说:二表哥不穷,还借我爹三万块钱做生意,又给爷爷,奶奶五千生活费。

等我爹生意做大了,以后我爹请。

姥姥拍了一下小表弟后脑勺说:啥时候吃上你一顿饭再说,少在这画饼,哪次来了不是白吃白喝的,这才你大姑家就没安排咱们吃饭,硬蹭,不得带一点吃喝。

上次来家里吃火锅,就是你爷爷一句话,买了那么多吃喝,怎么也有一千块钱,在京都请我们一大家子吃两顿饭,少说花了一千五百块钱。

没事儿少惦记,你二表哥兜里那几个钱,你啥时候自己有本事了,安排安排你哥的婚事,也给买个房子付个首付!

二舅妈也在一旁帮腔说:好好上学,考上大学去京都念书,自己赚钱才是王道,这个年就天天想着吃吃喝喝了。

院子里孙宁烤串,已经是盆里最后一些了,抬起头对姥爷说:姥爷还能吃多少,让我哥再串一点串。

此时饭桌上已经有,上尖四盘子刚刚上桌的。

姥爷说:外孙,再来一盘子烤面包片,这个没吃够!

孙宁笑着说:行,姥爷,吃八分饱就行了,烧烤不运动的情况下消化慢,吃饱了不好消化。

姥爷说:行,外孙,就吃八分饱。

二妹笑着说:哥哥,剩下的是不是还够我吃一顿啊?

孙宁说:行,剩下的留给二妹再吃一顿,就吃火锅串串,那样就不用在外面挨冻,屋里暖烘烘的吃着串串。

二妹说:行,听哥哥的就吃火锅串串。

老哥带着嫂子又去串了,二十串烤面包片,最后又给姥爷烤了,满满两大盘子面包片。

天色暗了下来才吃完这顿烧烤,老爸和二舅几人把桌子搬进房间,收拾一下桌子上的东西,老爸沏茶给众人,喝点热乎茶水暖和点再走。

众人喝的都不多,就是吃的不少,差不多十一盆都吃光了。

还有桌子上的菜也吃的七七八八!

二舅一家又待了半个小时才开车离开,走的时候说:年后买一点吃喝带过来一起聚聚。

三哥带着孩子回去了,走的时候还给带了三串糖葫芦。

家里就剩两家人了,老哥对嫂子家里人说:爸妈,明早家里做豆腐,过来吃豆腐脑早餐呗!

二妹笑着说:好啊好啊!姐夫。我早上过来帮忙烧火。

老妈笑着说:不用的,这个活我来,闺女过来吃就好了。

做豆腐很简单的,家里有小机器不需要磨豆子。

等老姑一家回去,走的时候给二妹带走十串糖葫芦,二妹高兴的合不拢嘴!

老爸带着老哥收拾院子,孙宁和老妈收拾洗碗筷锅盆。

老妈说:刚刚在屋里你堂妹说:今天中午三家人吃饭,看到你开车走了,就谈论了一会儿,也不知怎么说的咱们家具体细节,聊最后你老姑穿鞋下炕就走了,走的时候说:今年的年就过到这吧!我们明早就回去了。

孙宁听着老妈说的话,说:不好意的住下去了呗,名义上是老叔安排的住处,实际上是咱家地盘,随礼二百返回去四五倍!

无非就是那些内容,从回来盖鸡舍到现在的大大小小事儿,嫉妒又嫉妒不起来,还很糟心,不想待了也正常。

明年估计说啥也不会回来了,包括大姑家俩孩子。

就算换房子,大姑家堂哥堂弟,也不会说咱们好的,也就大姑和大姑父时常挂在嘴边!

从来咱家吃饭说的话,到宴请当天起哄,就能看出来,说话酸溜溜嫉妒的不得了!

以后这种情绪还会放大,毕竟老哥结婚在我们这些孩子一辈人中,除了大爷家两个,就没那么突出的,后面生娃,有房,哪一样都是一座大山。

老叔肯定当着一大家子说了,老爸那天说的一句话。

老妈说:哪句话啊?

孙宁说:未来婆媳不和,也不会让孩子们净身出户,新盖的房子留给老大,老两口去最北面的房子。

这一句话戳着了奶奶家软肋,也戳着了老姑的。

在外漂泊多少年,依然在老家没有根,回家过年都是一种借住的感觉。

老叔从来没有想过给安排一个住的地方,每次回来都是挤一挤,时间久了孩子大了感受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