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坤把两张报纸递了过来。
两张报纸,分别刊登着黎明服装厂和黎明造纸厂的通讯报道。
孟黎明煞有其事的看了一遍,周子坤一个理科生,主笔通讯报导,写得题目醒目抓人,内容丰富又简明扼要,实力相当不俗。
孟黎明收好报纸,郑重其事的对周子坤道:“谢了。”
周子坤不愿贪功:“不用谢我,我只是递交了初选名单,最后是部里定下来的名单,两家企业品牌已经卖往全国,进入视线是正常的。”
孟黎明才不完全信周子坤的话。
报导企业名单决策权在部里,可关键人是新闻处的柳承志,而柳承志,明显和周子坤私交不错。
此外,黎明服装厂和黎明造纸厂是关联关系,放在一起写一篇报道也可以,这次采访却是分两次通讯来写,这对于企业提升社会地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孟黎明调侃道:“哟,我们企业这么有名的哦。我得赶紧把造纸厂的报道给辛少送过去,这家伙,老觉得自己是生产女性用品的,在狐朋狗友面前抬不起头来,这么大张照片上报,总算让他扬眉吐气了。 ”
孟黎明想关门,发现周子坤没有要走的意思,狐疑问道:“你,找我还有别的事?”
周子坤挠了挠头:“我打听个事,上次住在你家的耿哥,为什么要住在你家?”
孟黎明心里咯噔一下,强装镇定道:“耿哥和陶阿姨认识,知道我房子空着,便借住了一天,我和耿哥也不太熟,你找他有事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子坤狐疑:“不太熟啊……那他为什么配合你骗我是房子的主人?”
孟黎明挤出一个八颗牙齿的标准假笑:“耿哥人好心善呗,一拜托他就答应了……”
周子坤“哦”了一声,喃喃自语:“也对,耿哥是挺热情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想起他,如果找到他,他一定能帮忙……”
孟黎明一头雾水:“你找耿哥帮什么忙?是京城的事儿吗?方建军是京城的坐地户,找他不行吗? ”
周子坤摇了摇头:“方建军应该接触不上。你还记得华姐吗?我报社陈老师的爱人,原本在印刷厂当校对员,最近调到都市版四版排版员。编辑要开设小说专栏,想找能连载的优秀作家。上次和耿哥见面时,他说他是《猫头鹰》杂志的编辑,我想让他帮我介绍一名侦探小说作家。”
孟黎明轻“哦”了声:“我一会儿就给陶阿姨打电话,让她帮你找耿编辑,你回去等回信儿吧。”
周子坤千恩万谢的走了。
孟黎明立马打通了耿向英的电话,让他帮介绍一名连载小说作家,当然,她自己除外。
耿向英很痛快,给孟黎明两个北方的小说作家联系方式,其中一个就住在S省,还是S省作家协会会员。
就选定他了,孟黎明要了联系方式。
孟黎明的事完了,耿向英顺便问了她另一件事,李导导的《十三号女监》明年上映后,书册的销量也一定不错,他提醒孟黎明别错过这个机会,趁机找出版社出版图书。
孟黎明一问三不知,耿向英干脆大包大揽,帮她找相熟的出版社谈相关事宜,但有一件大事得孟黎明自己决定,就是:要稿费还是要版税。
简单来说,稿费是一次性买断,而版税则与图书销量挂钩。
孟黎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版税,原因只有一个,她不差钱,不需要买断,与销量挂钩也好自我检验一下小说在读者心目中的质量。
挂了电话,孟黎明把要来的小说作家的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给了周子坤,周子坤又给了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