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僧道石头(2 / 2)

也不知道是悟了还是疯了,将自己的作者名改为情僧。

《石头记》为《情僧录》。

这书传到了玉峰手中修改名字叫《红楼梦》。

传到东鲁孔梅溪修改名字叫《风月宝鉴》

传的民间到处都是。

后来有个大才子叫曹雪芹的,住在悼红轩这个地方。

抄了十年,加减五次。

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从此后,《红楼梦》在民间流传开来。

初看这一大段文字,很多读者以为江柠写的是玄幻。

毕竟文字中讲了女娲补天,还有僧道神仙。

这就劝退了不少读者。

还有的读者觉得江柠写的太过罗嗦。

本来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却用了大量笔墨。

这又劝退了不少作者。

可以说,现在还留在江柠房间的,都是死忠粉。

留下的人爱死了江柠的文笔。

不光观众,评委也看的目不转晶。

尽管字数不多,但江柠用词造句都非常讲究。

几乎是一气呵成。

没有卡文现象。

写的通俗易懂。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继续看下去。

江柠交待前情,开始写正文。

因为是一个开头,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关注。

故事的发生地是在东南,这东南一个地方叫姑苏,姑苏有座城叫阊门。

阊门在当世比较富裕。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

街内有个仁清巷。

巷内有个古庙,因周边街道很窄,形状如一个葫芦,被人称作葫芦庙。

庙旁住着一家乡绅,叫甄士隐。

甄家虽没多有钱,但过的小康生活,在本地很有名望。

甄士隐生活吃穿不愁。天天做着文雅人干的事。

唯一遗憾的是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小名叫英莲,才三岁大。

这一天,甄士隐在书房看书累了。梦至一个地方,突然看到一僧一道。

道人对和尚说:“你带这块石头去哪?”

和尚笑道:“正好,一帮仙女要下凡了却因果,将这块石头夹在里面,让他去经历经历。”

道人道:“又有风流情鬼要投胎了,是怎么回事?”

和尚笑道:“这件事挺稀罕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长着一株有绛珠草。”

“赤瑕宫神瑛侍者,天天给绛珠草浇水。这根草也争气,修成了女体。”

“她在离恨天流浪,本来过的挺自在的。但总觉得自己欠了人情没还,过的有些不爽快。”

“"恰好神瑛侍者想下凡旅游,便向警幻仙子申请公派。”

“警幻仙子便叫来绛珠仙子,问她要不要把欠的帐还了。”

“绛珠仙子说,我欠的是水,若是投胎成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为了配合绛珠还泪,警幻仙子又安排了几个仙子下凡。”

道人道:“还泪说确实稀奇,这事比小说更离奇了。”

和尚道:“小说写的都是主角干了什么事,具体细节写的不细,而且小说写的没有感情,投胎的这几位,都是情痴色鬼,现实肯定比小说更精彩。”

道人说道:“咱俩趁这个机会下去超度几个,也不吃亏。”

和尚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把石头送给警幻仙子,让她安排。”

“等警幻安排妥当,咱俩再去,现在才投胎了一半。”

甄士隐在一旁将二人的话全听到了,但不知道二人说的是什么意思。

便上前请教。问道:“两位仙人你们说的是什么啊!能不能给点提示,让我做点防备最好了。”

和尚笑道:“玄机不可泄露。只要你记着我们两个人,就能跳出火坑。”

甄士隐听了,也不好意思再问,笑道:“刚才你们说的石头,能不能看一眼。”

和尚道:“可以看一下。”

甄士隐接过,才发现石头是块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和尚说:“我们到地方了!”从甄士隐手中夺去宝玉,与道人过了一个大石牌坊。

牌坊上写着“太虚幻境”。

两边又有一幅对联,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