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机器身上的零部件在市面上很难找到,大部分依旧需要从国外进口,可是进口零部件和进口机器一样麻烦。
领导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专门为维修机器开设了维修部门。这部门的工人,专负责配置各种大型机器容易损坏的微型部件。像易中海刘海忠他们这种钳工以及锻工,焊工等等都归属这个部门。
而且他们不仅制造生产厂里机器需要用的零部件,他们生产的这些零部件还会售卖给其他制造厂。
相当于半个外包。
到了后期,轧钢厂要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厂里的生产技术已经能够设计出比原来从国外淘到的旧机器更加精密轻巧的机床。
不过那个时候正赶上对外开放市场,比起国内费劲的制造需要投入大量研究与试错成本,不如直接买国外现成的机器。
轧钢厂自己投入生产设计的机器,因为在使用中无法生产出跟外国进口机器同样精细的产品。
所以并没有被市所接受。即便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压低自身售价,可是照样卖不出去。
当时的轧钢厂几近凋零,早比不上如今这般受人追捧,所以大部分年轻人就业不会选择进厂做工。
轧钢厂吸收不到新鲜血液,上面还有成千上万的旧职工的养老压力,所以厂区最终倒闭,被生意人二道售卖。
曾经创造出过辉煌历史成绩的轧钢厂,还是成为了历史洪流中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
但这都是后话。这会儿四合院儿里正为进工厂的事正闹的火热。
院儿里的邻居都拖出自家的小孩上易中海和刘海忠家里,拜托他俩给孩子找个好职位塞进去。
易中海和刘海忠虽然能在平时在领导跟前说上几句。
可是那不过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才有可能。这会儿领导自己都忙的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听他们上前说话。
现在想动关系进厂里当工人的人多了去了,虽说易中海跟刘海忠自身都有过硬的技术,在厂里也备受人尊重。
可当大家都开始各显神通的时候,就轮不着他们上前了。
毕竟他们在厂里不属于管理层,也不认识什么管理层的人。
他们的技术岗也有无数人排着队想要顶上,而且即便是新人,想要培养成一个成熟的钳工,也不是什么难事。
易中海跟刘海忠自知邻居们这些要求,找他们根本不可能成功,可是他们也没把这些话明说。
毕竟他们当选上管事大爷以后,可没少在邻居们面前吹牛,巩固他们在邻居心中的威望。
如果现在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们自己帮不上他们这个忙,那往后他们的威严在邻居们心里岂不是会大打折扣?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二人没能力给院里的孩子们安排岗位的事,很快就在四合院中传遍了。
邻居们纷纷开始指责易中海跟刘海忠两个人吹牛。
说什么在厂里能说得上话,往后可以帮着自家孩子找个好职务,在厂里能照顾小的,都是屁话。
当以前吹过的牛,这会儿在天上炸开,变成报应落下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