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严历的父亲(1 / 1)

永远奋进 要的嘛 1027 字 5个月前

继母到来的第三年,己经生下了第二个妹了,生第二个妺妹时,由于继母奶水不够妹妹吃,长期被饿的哭,继母不找自身原因反怪山阳兄妹妹带好妹,继母没在家时,兄妹俩用米汤喂妹妹,但继母在家就不能用此办法了,一天,四妹又哭了,山阳兄妹只得把四妹抱到屋外去,这时邻居李娘娘看到了,说:你俩个傻呀,妹妹哭抱在屋外就不哭了吗?山阳对李娘娘说:“四妹是饿了哭,。”这时,李娘娘说:“娃儿饿哭了,打人,这种办能能解决问题吗?你们把四妹抱给我,结果是李娘娘用她的奶水把四妹喂饱了,李娘娘对山阳兄妹说:“今后四妹饿了,抱来找李娘娘,免得你们挨一些寃枉打。”

这一年父亲在煤矿井下工作时,腰被岩石压伤,住院治疗两个月后,医生批假在家休养治疗,治疗期间,父亲学会了钓鱼,每周日的早晨四点钟,就把山阳叫醒,陪他到离家二十公里外的小河去钓鱼,那时农村没普遍使用农药化肥,鱼也确实好钓,这时山阳学习任务,加上家务活,根本就没心情去钓鱼,这个年龄段的山阳正是贪玩的时候,但父亲的脾气,他安排了去,就必须去,否则不去,就得受到皮肉之苦,钓鱼的事对成年人来说,就是休闲娱乐的好事,但对于山阳来说就是一件苦差事了,一是起得早,正是好睡的时候,叫了就必须起床,二是要走得快,又走得远,三是经常饿肚子,钓鱼要钓到下午四五点才收杆,返家后,作业家务活还得抢时间完成,每次钓鱼对于山阳来说,都感到是一场灾难。

最难的一次,山阳终生都记忆犹新,父亲约了几个钓友,到一个偏远的水库钓鱼。

当天又下了一点毛毛细雨,到了水库后,给山阳选的鱼窝,恰好是一个独立的石头之上,天上又吹了一点微风,钓鱼又得全神贯注的注意鱼漂,时间久了,人就像乘船一样,山阳一不留神,人就掉进了水里,这时的父亲隔得并不远,他并不救自己的儿子,好在几他几叔叔把山阳救了起来,每个人都脱了一点衣服给山阳穿上,父亲不但没救人,反而把儿子一顿臭骂,这么大了,这么笨,实际山阳当时还不到十岁。

自己的亲生父亲,遇到这种情况,能做到如此绝情,毫无一点骨肉之情,为啥有了继母之后,出现这种情况,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休养期满,伤好后,回到矿上,上班了,叫山阳钓鱼活动也终于结束了,但父亲还有一个新的规定,对于山阳兄妹来说,还是能够努力了完成得了,他的规定是这样,读书时,家务活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考试成绩必须保证每科九十五分以上。

兄妹俩读书的启蒙年龄就超过了同龄孩子,加上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学习机会,人再努力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半期考试,考试下来,数学成绩单上出现了九十二分,这下触犯了父亲规定的底线。晚上山阳胆战心惊的等待父亲的责罚,父亲下班回到家,山阳规规矩矩把成绩单交给父亲审阅,当天也不知是父亲心情好,还是另有原因,当天的责罚是躲掉了。父亲把山阳叫到一起,厉声说道:“山阳这次的考试成绩没到规定要求,今天这顿打是记下了。当时山阳即刻答道:“爸爸!您放心我会努力赶上的,当时想的是,如果责罚太重了,只好承认不读书了,父亲的当年的严历,也造就了山阳在日后的工作中帮助,书读得不多,但起草一般文件,还是自己完成的了。

时间到了一九六六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学生“开展停课闹革命"学生开始了大串连,每天公路上,铁路上都有戴红袖章的红卫兵,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山阳兄妹没书读,也带着俩个妹妹,伙同着黑牛,小河等一帮小朋友来到公路铁路边,找串连的红卫兵要毛主席语录卡片,红卫兵也很乐意的发,他们任务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

父亲程贵昌上班的煤矿也不例外,同样受到运动冲击,先是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而后发展到动刀动用武力,山阳兄妹俩读书的学校,也在搞“停课闹革命"好在哥哥读书学校的范老师,是位善良负责的女老师,她认为一些孩子成天不学知识不是正道,她顶着压力,带着她教的学生,学习文化课,山阳这时也借助到范老师的负责精神,打下了一点文化基础,多年后,山阳都说,范老师对他是,“恩重如山”,他说,若不是范老师教的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山阳这种家庭环境,今后步入社会,在生道路上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在当的山阳的家乡,已到了不可理喻程度,山阳的父亲在一次群众互斗中失去了生命,山阳在外婆所居住的姨母家避难,当听到送信人,说父亲去世的消息,尤如“晴天霹雳"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一般,当时山阳己是十二岁,深知父亲在世,兄妹的日子都过的如此艰难,现在父亲不在了,家里顶梁柱倒了,一连串的怎么办?

父亲去世后,把遗体运回老家安葬,街坊四邻都伸出援手,都来帮忙,包括以前同父亲继母有矛盾的舒娘娘全家,都不记前嫌,一直跑前跑后的帮忙,这时山阳兄妹一时之间也像长大了好多,看到这么多长辈帮忙,直说感谢的话,晚上守灵,只留下山阳一人,有人说:"山阳!你一个人跟你守爸守灵,你不怕吗?。”山阳答道:“我是他儿子,他不会吓我,三个妹妹还小,只有我是哥哥,该我来守。”

父亲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得以安排入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