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算好好培养乔筠并重用她,自然不会拂她的好意。
“多谢夫人。”乔筠大喜。
回到客栈,阮卿就交待了杨三这件事。
杨三听说太后打算搬到乔家去住,哪里还会派什么人跟着去置办家什,而是亲自出马。
他先到乔家的宅子里转了一圈,乔家的祖宅保养的很好,里面装饰也古色古香,很有韵味。
大件摆具什么的,唐氏和钱氏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搬走,他们只将自己的东西带走了,需要添置的东西并不多,
他根据太后的喜好,选一座院子,置办了几件家什,又在人伢子市场挑了两个善长厨艺的婆子。
至于丫鬟小厮,则选择了让乔筠自己挑。
毕竟太后不可能在江南长住。
等她回京了,丫鬟也好,婆子也罢,那都是归乔家姐弟使唤的。
挑会做饭的婆子是因为太后喜欢各种美食,丫鬟什么的,他则不合适越俎代庖。
“丫鬟小厮什么的暂时别挑了,夫人身份不同,挑太多不熟悉的人放在屋里也不好。”乔筠想了想,摇了摇头。
杨三一怔,随即目中露出赞赏,不愧是太后看重的姑娘,果然懂事。
买家什和婆子的钱,杨三都自己掏了。
买的东西不多,加起来不过千两银子。
这姑娘的来历他就早探查清楚,她手上根本没什么钱。
哪怕讨回了家产,如果一直没有进账,要维护这么大的一栋祖宅,那区区几千两银子也支持不了几年。
小主,
乔筠出门的时候身上是带着银票的,结果杨三抢着把钱都付了,不由大急。
太后已经帮了她这么多的忙,怎能布置家什的钱都让她身边的人来出呢。
“乔姑娘,你手上钱财不多,就别和我争这点微末小事了。
夫人帮你,一是你能入她的眼,二则是她这人生来心善,见不得人受苦。
你若真想报答她,就好好学本事吧,夫人创办了一个女协,需要各种人才。”杨三对她印象不错,难得的提点了一句。
黛山公子周淮闵的事鹊起和乔筠知道得不多,阮卿回到客栈,便让孙安去查了。
孙安不愧是信息界的扛把子,当天傍晚,他就将周淮闵在苏临五年的点点滴滴查出来了不说,就连他祖籍和哪一年中的秀才都查得一清二楚。
周淮闵,北境莱县人,父亲是当地开笔墨纸砚铺的小商户。
十七岁中的秀才,后家中遭劫,父母双亡,他也失踪了四年。
四年后,一路年辗转来到苏临。
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又作得一手好词,加上还十分擅长为女子描妆。
到苏临不久,就闯出黛山公子的称号,如今居住西城玉秀街东巷。
疑是有一身不错的功夫。
“失踪的四年去了哪里能查出来吗?”阮卿看着手里的资料,沉吟了片刻,问。
“夫人想知道的话我就去查,不过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孙安答道。
“暂时不用,中秋夜邀月坊的花魁浅月要献舞,还请了黛山公子为她描眉。
我很想去见识一番,开开眼界,你是这方面的行家,届时与我同行吧。”阮卿摆了摆手。
孙安听得面皮一僵,太后邀他一起逛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