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紧紧盯着海中,看着又有两条鱼也中钩了,也不再等,猛地提竿刺鱼,大力摇动渔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的陈红根本就不再瞎耽误功夫溜鱼,直接大力把鱼线收回,不一会儿就把三条鱼拉出水面。
顺手拿起身边的抄网,一抄,往回一端,就把三条鱼全部抄上了船,往甲板上一放,转身蹲下就开始解鱼。
顺手把鱼一条条扔进活鱼舱,又随手挂上活饵,抛钩入海,继续钓鱼。
一套动作麻利迅速,毫不拖泥带水,看呆了旁边的周易。
周易看了看自己还在遛鱼的鱼竿,有些迟疑的问陈红:“陈红,你钓鱼都不用遛鱼吗?不怕鱼切线脱钩吗?”
陈红边摇渔轮边对他说:“切线是主线和子线太细或质量差的原因,我这套渔具的质量你放心,就是金枪鱼也能钓一下的。
这么小的鱼,要是需要遛鱼,那可白瞎了我的高档渔具。一万多块钱不是白花了吗?
脱钩更好办,鱼要是吃钩不深,你就是小心翼翼的把鱼拉到船边,它该脱钩还是要脱钩?
只要你自觉力气能敌得过海里的鱼又何必再浪费时间遛它呢?直接把他拉上来不就完了吗?
当然,我这种想法可能不适合你,你们普通人钓鱼,就是享受遛鱼过程中和大鱼博弈的乐趣。
我们渔民就是想办法多上鱼货能多卖些钱,自然是怎么样又快又多的钓鱼才是我们的目的。”
说话间,陈红又拉上来一竿三飞,一条鲈鱼,一条真鲷和一条石斑鱼。
看得周易若有所思,眼睛一直盯着陈红纤细的胳膊,在暗中对比自己和陈红的臂力大小。
感觉他可能单臂端起二三十斤鱼也会很费力,关键是这根抄网六米多长,受力点延长,臂力小了可抄不上来!
想想自己第二条鱼还没钓上来呢,陈红就已经拉上船九条鱼了,这速度和效率,确实不是一般钓鱼佬能比的。
怪不得听说她钓鱼厉害,光靠捕鱼的收入就又买房子又买车的,面对陈红钓鱼的技术,周易也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虽然他假期里偶尔也会陪大伯和父亲去钓钓鱼,但都是在内陆的河边或是水库,钓一天也钓不了三两条鱼。
这要是让大伯和父亲知道世上还有陈红这样钓鱼的手法,他们来了肯定就会赖着不走了。
周一摇摇头,暗暗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把这件事透露给他们,免得招惹麻烦上身。
他可不想让陈红和家里这些人打交道,影响到她们母子平静的生活。
家里这几个人退休后闲的没事,人老了脸皮也变厚了。
要是被他们知道陈红这里的事,他们肯定会偷偷自己跑来赖上陈红的,到时候再想办法把他们弄回家,那可就难了。
现在两个老头天天痴迷钓鱼,满北京周边郊区寻找钓点,附近的几个大水库河道屡屡光顾,收获却连香烟钱都挣不出来。
幸亏两老头都是部队退休干部,养老金有保障。否则光开车接送他们的油钱这两人也出不起,早晚得把家败光。
内陆淡水水域污染严重,哪有那么多鱼让这两个老头钓啊,人家比他们年轻的钓鱼佬,收获都不行。
何况这两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年老力衰,就是偶尔赶上一条大鱼,他们也钓不上来,典型的人菜瘾还大。
为了让这两个老头高兴,家里人还特别支持他们。
各种质量好的渔具,年轻人只要在外面看到了,就会给他们买回家,讨他们的欢心。
每根鱼竿都快被他们盘出包浆来了,也没见家里吃上他们钓的一条鱼。
想到家里的两个老头,周易都忍不住想笑,以前在部队雷厉风行,退休后简直变成了小孩儿一样幼稚,天天吵吵闹闹的,老年生活过的倒也挺带劲。
周易突然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如果以后娶了陈红,自己跟陈红学钓鱼。
那以后这片海洋就是自己家自留地了,退休以后,他也可以过上抱着一条大鱼,满街显摆的养老生活了。
哎!想到离自己退休时间还长着呢,为了以后悠闲的养老生活,还是趁年轻努力奋斗吧!
周易决定还是要认真点,仔细观察陈红这个高手是怎样钓鱼的?
能多学一点也是好的,回去以后也可以指导指导家里的两个老资格的钓鱼佬了。
第二条鱼拉上来一看,原来是一条海鲈鱼,三斤多重,还不错,是周易有史以来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了。
他戴着手套,拿着控鱼器,小心翼翼的摘下鱼钩,学着陈红的样子,把鲈鱼扔进活鱼舱。
也去陈红的工具盒里,挑选了一套串钩,把原来的子线鱼钩换下,准备试试自己能不能也双飞或者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