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卖不出去的车?(2 / 2)

丁二桂懂了,兴致一下低了很多:“我们厂正好在生产冠军一号,需要一部分水箱、车门内侧的螺丝。”

“你跟我去车间看看型号,如果你们厂子能生产,那就包给你们。”

“好好。”陈定国兴奋极了,他知道合作谈成了。

一直等回到中都,陈定国才回过神来,这就谈成了?

这么容易就谈成了?

多亏了厂长!

中都厂的普通职工通过薅一厂的羊毛,勉强度日,维持他们的开支。

工资能顺利发放,每日到点上班、到点下班,过的比周兴然承包前舒服多了。

与普通职工相比,中都厂的技术员和工程师过的就不是那么顺心了。

他们知道厂子现在在起步阶段,需要一件产品来定基调,卖出去维持生计。

他们也知道周兴然是想往大功率发展,可谁知周兴然的要求这么不同寻常。

被叫做中都y1的项目,周兴然的目标是做一个全铝合金的缸体和钢盖的发动机。

这点他们理解,从周兴然给出的简图上,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体积小、重量轻、排量大的发动机,用铝合金制作非常合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兴然将发动机的排气量定在了4.5-6.6升。

众人沉默了,他们以为周兴然说的大功率,是与普通家用小轿车比的。

周兴然起步就是4.5升的排量,显然已经超出了国内家用小轿车的使用范围。

难道厂长想制作卡车?

虽然国内轻卡销售量最好的一辆车仍然是多年前一厂的130。

但130毕竟是轻卡,装载量有限,中都可以往中卡或者重卡的方向发展,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发动机就合理多了。

可众人又看了看周兴然潦草几笔画出来汽车外壳简图,根本不是卡车。

就是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外壳和发动机显得十分不相配。

既不是运输用的卡车,也不符合国内私家车的标准,这样的车生产出来根本卖不出去。

国情如此,国内经济才刚呈现起飞之势,甚至都还没开始起飞,国民收入还不足以支撑个人的“奢侈浪费”。

小轿车也贵,但是靠着庞大的人数基数还是能卖出去很多的。

买私家车不但面子好看,家人还能坐车出门游玩。

私家车想要卖出去,限制条件只有一个:买家有钱。

卡车受众同样广,各种厂子、机关单位,而且这些“受众”与私人买家还有些不一样,他们手里的资金多。

一旦决定买车,一个单位可能直接买几辆或者十几辆。

限制卡车的条件:单位有无运输需求。

而周兴然设计的这辆车一旦制作出来,想要卖出去,只能是那些有钱、还贪玩爱冒险的人来买。

文化限制,国人性格偏内敛,这种人本来就少,其中的有钱人就更少了。

限制太多,根本卖不动。

又不是后世,以网络为媒介,人们接收的信息多,思想也越开放包容,允许大街上“呜啦”“呜啦”,跑车、摩托车不停炸街。

这辆车真想有一些销量,也得等到1990、2000年左右,摩托车盛行、并形成一股风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