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画像线索(2 / 2)

临走时,招呼大妞二妞,给两个小丫头,一人两个铜板,老者推脱不过,还是收着了。

听了大叔的话,顺着村子的土路一直往东,一道石阶路,上了矮山,然后就看见了有散养的芦丁鸡。

“这应该是那位孙老伯养的吧?”贺游川看了一眼满地爬的芦丁鸡。

二人在林子里找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个小院子,院子后边是两间土屋,院中种了不少的蔬菜,还有鸡鸭。

推开栅栏门,贺游川喊了一声,“孙老伯在吗?”

“欸。”底气十足的回应声,接着一位穿着粗布衣裳,须发皆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者,就从屋子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盆。

“二位是?”见到陌生人,老者也是愣怔一下。

俩人赶忙拱手一礼,“孙老伯,我们是衙门的官差,有个画像,来找您看看,是否见过。”

说着,洛璟年掏出画像,朝着孙老伯走过去。

孙老伯连忙把手里的盆,放到屋外的灶台上,手在衣服上抹两把,接过画像,紧蹙着眉头,眯着眼。

看了第一张,摇了摇头,第二张,眉头皱的更紧,突然,眼睛睁大,脖子凑近一块,对着第六幅画像,仔细瞧了瞧,然后颤抖着手指着第六幅画像,“这个,这个见过。”

好多天了,终于有一个见过的,贺游川和洛璟年一下子就精神起来,连忙扶着孙老伯坐下。

洛璟年看了一眼第六幅画像,是个女子画像。

孙老伯坐下后,他将两张纸铺在孙老伯面前,“孙老伯,您说您见过这个人?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

孙老伯捏着胡子,又仔细看了看那幅画像,然后确定的点点头,“我见过,这个是杜家的二女儿,这丫头爱美,我那时是货郎,走街串巷的,她总在我这买一些脂粉头油和丝线。”

“杜家?哪个杜家,地址您还记得吗?”洛璟年问道。

孙老伯叹息,“杜家,唉,只怕是寻不到了。

平湖县二位大人也知道,时常有水匪,听说现在因为衙门治理的好,已经好了许多了,当年更是乱,那时还有人专门坐船出去,弄些舶来货,卖的非常好,同样的,那样的生意,就是拿命换钱。

杜家原本日子还不错,杜父和两个儿子打鱼,大儿子因为跟着船队去过一次,很顺利,弄了不少好东西回来。

因着这个,赚了银子,后来,杜家父子对这搏命的生意放不下,第三次去的时候,全都没能回来。

杜家就剩下一个病弱的老母,两个女儿和一个体弱的小儿子。

大女儿早早就嫁人了,离得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家中日子苦,二女儿杜鹃就把自己给卖了,到了平塘县一家富户做丫鬟。

我走街串巷的,几个县城都去,偶尔帮她往家里带些银子。

再后来,一次闹水匪,杜家老母和儿子,刚好在码头,都死了。

杜鹃听说是跟着那家富户,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