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宣冲余婶笑笑,表示接受了好意,热乎乎的炒米粉,裹满了肉沫,有些烫嘴,却挡不住贺宣再来一口。
两人吃完,贺宣还留了一些汤汁,实在吃不下了,谢端的碗里反而干干净净的,跟三人告别,再次坐上马车。
贺宣上车的时候,腿没力气,不太好上,就在马车上给自己的小腿按摩。
坐马车比平时回家快多了,家里余叔在,正在院子里剥笋,听到声音,就到门口迎接。
贺宣从余叔嘴里又听了一遍井里出水的好消息,今早挖井师傅掏了一遍井,确定是口甜井。
余叔觉得这井水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贺宣一去拜佛就来了,肯定是佛祖送来的。
贺宣对于余叔的话,听听就算了,这世人总爱给巧合披上一层迷信的外衣,要是佛祖真的对自己好,怎么不在刚穿来的时候给自己两个大元宝,而是让自己辛辛苦苦挣。
两人刚回来,昨日未洗漱,于大嫂在厨房烧水,准备沐浴,谢端有小厮帮忙,贺宣让余叔把自己的东西拿进屋就好。
等洗过澡,坐在院子里享受着自然光的照射,谢端也出来沐浴阳光了。
贺宣耳边听余叔说着家里的杂事,已经挖了多少竹笋,家里的笸箩不够用了,买来的还是赶不上晾晒竹笋的进度,只能把干一些的放在一起晒。
贺宣也注意到了,进来之后,家里的围墙上都是笸箩,晒着竹笋,空气中都是笋子的香味。
小主,
这些事情,余叔都安排的不错,贺宣听过也就放下心。
红烧油炸一日未见,有些亲昵的在贺宣脚边躺着,甩甩尾巴。
等头发干了,贺宣换了草鞋,去看看挖出的井水,井边还是黄泥脏乱的样子。
挖井师傅说还要几日,这井的底部要掏两遍,等井水澄清了,最好把井壁用糯米糊一遍,这样的井水不容易积淤泥,井水也不易渗出。
贺宣没意见,表示按照师傅说的做就行,糯米家里还有些,要是不够就去买。
小工已经在测量尺寸,按照井的位置,上端还要建个井台,方便打水,总体来说,再有个三五日,贺宣家里就有井水用了。
不管是洗衣还是洗菜,都可以在家里洗,而且井这边搭了简易棚子,也不用担心下雨之类的。
洗过的井水直接倒在井边,会顺着沟渠往外流。
贺宣家在山脚边,围墙这边有出水口,洗过的水会顺着地势往下流,如果不是被周围的草木吸收,最后还是会汇入盘溪。
下午的时间,贺宣用来背书,玩了一日,都没看过书。
晚饭前,贺宣出门去了一趟三里村,自从上学后,贺宣就很少去看望三爷爷了。
上次回来的路上,遇到族长,说三爷爷有些咳嗽,可能是季节变化的缘故,不算很严重,就是忍不住就咳几声,这种毛病上了年纪的人很多都有。
正好在青山寺里看到枇杷叶子,这个要是三爷爷熬了煮水喝,会舒服许多。
“三爷爷,在家吗?”贺宣来到院子门前。
“是四郎啊,好些日子不见了。”
贺成哥的母亲过来开门,让贺宣去正堂。
“三爷爷,我听说你有些咳嗽,这几日好些没有。”
贺宣看见三爷爷,关心道。
“哎呀,怎么都跟你说了呢!我这都是小毛病,没啥,没啥事。”
三爷爷看到后辈的关心,立马就好了一大半,高兴的合不拢嘴。
“我昨日去青山寺礼佛,正好遇到寺庙里有枇杷树,就向主持求了一些回来,这枇杷叶子煮水喝,可以治咳嗽。”
贺宣把如何煮枇杷叶子跟三爷爷说了一遍。
“这么费事,又是枇杷叶子又是生姜的。”
三爷爷觉得自己没啥毛病,不用浪费这些东西。
“三爷爷,一点都不费事,就跟喝水似的,水里加些叶子和生姜一起煮,每日喝上几碗,这比喝药简单多了,小病不治,拖成大病更难受。”
贺宣又哄又劝,让三爷爷答应把这些枇杷叶子都煮水喝完。
跟三爷爷的家人又交代了一遍,贺宣这才离开。
三爷爷送到门口,年纪大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