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自由陈述法、广泛提问法,还是联想刺激法、检查提问法,又或者质证提问法,总有一个角度击穿对方!
毕竟,大部分人连私企老板、HR都蒙混不了,何况是面对堂堂暴力机关?
这里只是金铺,不是谍战剧里的联络点。
招聘的柜姐们,也只是凭借良好的形象,还有一定的销售能力进来的,并不是体验生活的特工。
更不是等待三年期满的龙王!
所以,内鬼筛查程序一旦启动,该暴露的问题那就一定会暴露出来!
“吴支,有个半年前离职的店员很可疑!”
一名肩扛二督的老刑警,拿着店员名单,指着一个叫刘伟的人道:
“据店里的员工交待,这家伙曾在上周以帮女朋友买首饰的名义,再次返回店里。”
“查一下信息,看看有没有案底?”
吴震略微思索,立即做出指示。
然而,谁料话音刚落。
老刑警无奈的摇了摇头:“吴支,查过了,此人没案底,背景很干净。”
一听这话,苏锐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得!又得从痕检入手,大家集体扫指纹、扫足迹了。”
三家金铺,日常进出人流量这么大,别说比对指纹、足迹了,就光是清扫出来,那工作量估计得干到天黑。
何况,据现场店员反映,她们基本上都看到歹徒清一色的戴了战术手套,还套了质量不错的鞋套。
就冲这种准备,苏锐个人认为再从传统刑侦角度去勘查,已经意义不大了。
说穿了,再玩指纹、足迹收集,最后进行海量比对的思路,无疑于是在碰运气。
这种期望有个倒霉鬼会在中途脱下手套,残留指纹的概率。
其实,从某种程度讲,就和期待在犯罪现场捡到嫌疑人的身份证差不多。
例子不是没有,只是概率极低!
苏锐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