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对虞美人所说的内容,也有格外多的感慨,
从前的他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经历那么多的改朝换代,乃至于已经习惯和麻木。
日子刚好过一点又变得难过也是比比皆是,但从天幕的口中,他们可算是知道了,感情是皇帝和朝代不同的差异。
是以,没有谁比他们对有一个好的君主更加执着了,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当天幕所说的巫蛊之祸成为现实,这对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该是多么一场灾难。
实在是,就像天幕说的,怎么就非得有一个巫蛊之祸呢,那个什么江充的简直罪大恶极。
……
虞美人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是真不想讲这个一代雄主变为昏聩这种事情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尤其是讲千古一帝的时候,这种一面是他的英明决策,一面又是他的年老昏聩,割裂的让虞美人真想呐喊出声,这都啥跟啥啊。
所以虞美人决定重新组织语言,反正巫蛊之祸又不是不讲,大不把这些打包跟巫蛊之祸一起讲了。
从不为难自己虞美人喝了口水,看了看资料,继续说道。
[我们刚才是不是说完了刘彻制定汉律,让汉律对官吏们有更多限制和要求,并让律法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再聊一聊汉武帝用人这一方面,我真是纳闷了,别人政治上的成就是只有一点点,没有什么需要长篇大论来聊的,怎么就你一个个的这么有自己的见解,让我说了这么多,还没把你的一方面说完,刘猪猪,你听听,你这合理吗。
在政治上,刘彻不止官制改革、法制改革、在用人方面也是众所周知的厉害。
或者说,他又“改革”和“突破”了。
在选拔人才方面,刘彻他大力发展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刘彻还下诏郡国每岁举孝者、廉吏各一人,后合称孝廉,这让,察举就成为定制,孝廉亦成为察举制的核心科目。
这算是汉武帝又一创新的选人方式。
汉初以来,朝廷要职被列侯,也就是被功臣或外戚垄断,并通过“任子”的方式世代为官。
任子的意思是高官子弟凭借父兄而得官的制度。
刘彻在我们的印象中,本就是一个恣睢,乃至于“任性”的一个人,而这种性格,在刘彻选官这一方面,更是格外明显。
旧例?惯例?自古如此?在刘彻这里就是放屁,他选官主打的就是就是一个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大胆提拔人才,并量才任用。
因此,用的在汉武帝的朝堂上,我能够看到对当时来说出身下贱或寒门之人。
而汉武帝的这一“任性”举措,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让他的朝堂上,文有主父偃、卜式、公孙弘、儿宽、朱买臣、桑弘羊等,武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
汉武帝的“疯”,是连我们都要震撼的地步,毕竟这位可是在晚年,都能提拔匈奴俘虏金日磾为顾命大臣的人。
试问,谁看了托孤大臣中有一个匈奴人的时候,不觉得离谱和震撼。
但汉武帝真就做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是说过的,就是汉武一朝的臣子们的生活是相当艰难的。
我的意思是,他们可能时常担心自己丢命。
我们之前才说过,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不好当,能善终的没几个。
大家肯定在想了,这难道不是因为汉武帝想要削弱丞相权利,自己另起炉灶吗。
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别看汉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模样,就觉得他好说话。
实际上,与汉武帝唯才是用相应的,是他对官员简直苛刻的要求。
汉武帝的想法一直很简单,那就是认为“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为此那是动辄诛杀不称职或欺骗自己的官吏。
他在位期间前后有十三位丞相,其中病死四人,因罪免职四人,因罪自杀二人,处死三人,好像很严重是吧。
但在这背后的,更是不知道多少的官员被下狱处死。
因此,可想而知,能被汉武帝想念的卫青、霍去病,能被汉武帝托孤的桑弘羊、霍光,他们是有多么厉害的能力了。
特别是后者,他们得是有多厉害,又有多么强大的求生欲,才能从巫蛊之祸活下来,成为最后的赢家的。
实在是太厉害了。]